「暗中摸索」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唐朝時期,文人許敬宗為人傲慢,新交的朋友經人介紹后往往立刻忘記人家的姓名。有人說他記性太壞,他辯解說:“像你這種人,我當然記不住,倘若遇到何遜、劉孝標、沈約、謝朓他們,即使是暗中摸索,我也不難辨認?!?..
「南州冠冕」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襄陽地區大名士龐德公的侄兒龐統很有才學。龐德公介紹他去好友司馬徽那里。司馬徽發現這個18歲的青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見解也相當獨特,不落俗套,稱贊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龐統后來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
關于“其貌不揚”的成語故事
公元866年,32歲的皮日休去京城長安考進士,由于他不愿奉承權貴,結果沒考上。第二年他又進京應試,主考官禮部侍郎鄭愚很欣賞他的文章,還沒發榜就叫他到府上,見他其貌不揚,眼睛不對稱就譏笑他,皮日休立即反唇相譏回敬...
成語故事:「食不甘味」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用離間六國、各個擊破的連橫策略去游說秦惠文王,主意沒被采納,就改用六國聯合抗秦的合縱策略去游說趙國,被封為武安君,然后游說楚威王說秦國強大對楚國十分不利。楚威王感慨萬千說這正是他食不甘味的原因...
「因禍得?!沟某烧Z故事和用法
管晏字仲,名夷吾,穎上人。早年家貧,曾在南陽經商,與鮑叔牙是好朋友。后來輔佐公子糾失敗后,被鮑叔牙推薦給了齊桓公。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國。 管仲很善于在不利的形勢下扭轉敗局,變被動為主動,最后一舉獲得成功。有一次,齊桓公跟夫人蔡姬在湖里劃...
「自鄶以下」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樂,他訪問魯國時,魯國請他欣賞周代的樂舞。魯國的樂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諸侯國的樂曲,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褒貶評論,但從演奏鄶國的《鄶風》以后,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了...
“落阱下石”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志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曠日持久」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名叫榮口(口為上分下蟲,音fen)的人,被燕國封為高陽君,并派他為統帥,帶領軍隊攻打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一帶)。榮fen很會打仗,趙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國相趙勝想出一個辦法,說道:“齊國的名將田...
「綆短汲深」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顏淵從魯國到齊國去,準備與齊國的國君談治理國家的大道理??鬃硬环判?,子貢問何故,孔子說:“我想起管子的一句話‘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對待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顏淵難以做到?!?..
「探驪獲珠」的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詩人元稹、劉禹錫、韋楚客等到樂天家做客,大家商量各作一首《金陵懷古》。劉禹錫一氣呵成做成一首。元稹等感慨地說:“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大家棄筆不做詩,開始喝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