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揚」相關的成語故事
公元866年,32歲的皮日休去京城長安考進士,由于他不愿奉承權貴,結果沒考上。第二年他又進京應試,主考官禮部侍郎鄭愚很欣賞他的文章,還沒發榜就叫他到府上,見他其貌不揚,眼睛不對稱就譏笑他,皮日休立即反唇相譏回敬...
成語“百端交集”的典故“百端交集”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統治集團內部戰爭頻發,“八王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太子洗馬衛玠面對動蕩不安的時局,決心把家遷往南方,說服母親南下,在將要渡長江時,他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始終牽掛著朝廷的安危...
「民為邦本」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夏朝時期,禹的孫子太康即位,他荒淫無度,百姓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獵,窮國君主羿趁機篡奪了夏國的政權。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中康起兵恢復了夏國...
比喻“疑鄰盜斧”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認為是他鄰居家的兒子偷去,就處處觀察他的一言一行,覺得那人就是像偷了他的斧子一樣。后來他在山谷里找到了遺忘的斧子。又碰到鄰居的兒子,再留心他的一舉一動,再也感覺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比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關于“三紙無驢”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文人被人戲稱為博士,他上街買了一頭驢子,按當時的習慣,買家要給賣家寫一份合同。博士鋪開白紙,下筆千言,足足寫了三大張跟驢無關的廢話。賣驢人等得不耐煩就催他快點,他忙說不急還沒寫到“驢”字...
比喻“下筆成章”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聰明,他讀過很多書,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說自己能言出為論、下筆成章,可以當場作文。他們游覽完畢銅雀臺,曹植很快就寫出《銅雀臺賦》,受到曹操及同行的夸獎...
成語“萬里長征”的典故“萬里長征”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詩人王昌齡漫游河西一帶,親眼目睹北方契丹人南下騷擾邊疆,弄得民不聊生。他寫《出塞》表達自己的不滿:“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毕M⑴傻昧Ω蓪㈡偸剡呹P...
成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典故“初生牛犢不怕虎”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并在此稱王,下令關羽北取襄陽,進兵樊城。關羽部將廖化。關平率軍攻打襄陽,曹操部將曹仁領兵抵抗,結果大敗,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為征南將軍,以勇將龐德為先鋒,領兵前往樊城救援。 龐德率領先鋒部隊來...
成語「莫須有」的故事
南宋時期,岳飛率領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的侵略,所向披靡。金軍聞風喪膽,指使投誠的秦檜回南宋朝廷,離間岳飛君臣的關系。岳飛父子等被秦檜誣陷治罪,韓世忠心中不平,責問秦檜。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