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臨渴掘井”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昭公親近小人,不聽品格高尚之人的規勸,結果被趕出國家,逃到了齊國,這才明白自己原來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齊景公覺得昭公已知道悔過,認為若讓他回去,應該能成為一個賢良的國君。齊國大夫晏子卻認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進水里以后,...
「一絲不茍」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出處:《儒林外史》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惶欤l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
「謝家活計」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南屏僧凈慈在明中講經,聽眾如云。他善于詩畫,畫筆雅近井西老人,他的五言詩做得很好,人們稱不愧為高人吐屬。他在58歲圓寂前自做偈詩:“五十八年一報周,謝家活計霎時收。披蓑赤腳千峰去,不問蘆塘舊釣舟?!?..
關于“鳴金收兵”的成語故事
古代軍隊行軍作戰都離不開“金”與“鼓”,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打鼓,即鳴鼓而攻,而命令軍隊停止或退回就擊鉦,即鳴金收兵。這種擊鼓而攻、鳴金收兵的做法在各個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時,有時也會金鼓齊鳴...
成語故事:「如履薄冰」
東漢明帝皇后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義,她十分喜歡賈妃所生的劉炟。劉炟繼位成漢章帝,尊馬氏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馬氏的兄弟,馬后拒絕。而她的侄子馬豫抱怨沒得到更多的恩惠,楊終勸馬廖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不能放縱兒子...
「靡靡之樂」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春秋末年,晉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衛靈公帶涓樂師前去祝賀,席間涓樂師把在濮水邊聽來的樂曲彈了一遍。晉國的曠樂師馬上制止說是商末延樂師為紂王所作的靡靡之音,聽了會沉湎聲色中。3年后,晉平公因貪色而亡...
成語故事:「咄咄逼人」
有一次,東晉顧愷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談笑取樂。他們約定說“危語”(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大家說的高興時,忽然旁邊一位參軍插嘴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庇捎诋敃r在場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聽了此話自覺難堪,但又不...
「尋根究底」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劉姥姥到大觀園里走親戚,賈母與鳳姐留她住幾天,他們大擺酒宴,讓劉姥姥講一些鄉下的奇聞趣事。劉姥姥則信口開合講一個茗玉小姐17歲死后成仙,地方人們為她建廟。寶玉聽了想尋根究底弄個明白,打發家人茗煙去村上核實...
成語故事:老當益壯
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來。這時恰好趕上大赦,以...
成語「學富五車」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思想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觀點,宋國人惠施認為天下無物不變,無時不動,任何東西的性質是相對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莊子評價他學富五車,知識非常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