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成語“因地制宜”的典故“因地制宜”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6日成語故事158
        從前長安城里有一個佝僂人郭駱駝以種樹為生,很多有錢人爭相請他去移栽樹木,因為他有豐富的種樹經驗,經他移栽的樹木長勢很好,有人詢問經驗時,他說只是因地制宜,讓其自然生長,很多人從他種樹經驗上悟出治國的道理...

        與「距人千里」相似的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6日成語故事101
        戰國時期,魯平公準備任用孟子的學生樂正子主持國政,孟子喜出望外,公孫丑問孟子樂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嗎?孟子說他論本事、見聞與知識等都不如你,他的長處是對人很好,他不會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多人聚集在他身邊,能治理好國家...

        成語“五羖大夫”的故事

        2024年11月16日成語故事109
        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并將他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取并釋放他,與他共商國事,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百里奚與蹇叔、由余等輔佐穆公建立了霸業...

        比喻“聚米為谷”的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6日成語故事144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統一了中原,西部的隗囂擁兵自重,與劉秀勢不兩立。劉秀準備派兵攻打,但還有些猶豫不決,大將馬援認為隗囂將帥不合,出兵必勝,他用米堆積成西部地形,指畫進兵線路。劉秀頓時感覺勝利在望...

        成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故事

        2024年11月16日成語故事129
        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認為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吃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司馬遷認為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行不通...

        成語“寒木春華”的故事

        2024年11月15日成語故事113
        南朝齊時有一個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臺尚書,他十分鄙視文學,當面嘲笑文人劉逖說:“君輩辭藻,譬若榮華,須臾之玩,非宏才也。豈比吾徒,千丈松樹,常有風霜,不強凋悴矣!”劉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辛只好認可...

        成語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2024年11月15日成語故事116
          公元前379年,齊國公子因齊即位,自稱為王,他就是齊威王。   齊威王,剛臨政那幾年,不問國事,飲酒作樂,國家日漸衰敗,人民生活困難。 有一天,一位姓鄒名忌的人前來叩門,自稱懂得彈琴,知道威王愛好音樂,特來拜見。 威王召他進來,...

        與「一場誤會」相似的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5日成語故事97
        東漢末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奔向汝南,路過一座古城,見到張飛。張飛以為他投降了曹操舉刀便砍。關羽怎樣解釋都沒用,劉備的兩位夫人作證也不行。剛好曹操的追兵蔡陽率軍趕到,關羽殺了蔡陽。張飛才消除一場誤會,他們和好如初...

        「骨鯁之臣」的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5日成語故事100
        宋朝時期,魯宗道參知政事,立朝剛正,嫉惡若仇,敢于直諫,對奸臣絲毫不留情面。權貴們因此紛紛害怕他,因他姓魯,跟魚字相近,因此說他是魚頭參政(刺多,難對付)。百姓則稱他為“骨鯁之臣”...

        比喻“瞻前顧后”的成語故事

        2024年11月15日成語故事102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在官場上屢遭排斥,楚懷王對他的提議置之不理,他內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過詩歌來宣泄自己,在《離騷》中他寫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