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黃耳傳書”的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陸機離開家鄉浙江會華亭到京城洛陽做官。他很久沒有收到家信,就寫好一封信裝入竹筒套到獵犬黃耳的脖子上,讓它送到浙江老家,聰明的黃耳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到會華亭并索取回信,來回只用25天時間...
「一無牽掛」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魯提轄為救金老父女打抱不平,打死了鎮關西,為此遭到官府的通緝。他只好離開渭州逃到代州雁門縣,恰好遇到金老父女。金老將他安排住到女婿趙員外的農莊,但還是擔心官府追查,就讓一無牽掛的魯智深去五臺山剃度為和尚...
「一客不煩二主」的成語故事
傳說孫悟空到東海龍宮里找武器,龍王送他很多兵器,他都沒看上,偏偏看中13500斤的定海神針。他把它變成繡花針塞入耳朵內,有了這如意金箍棒后沒有盔甲,就說一客不煩二主,硬逼老龍王把其他三位龍王叫來,把他們的寶貝拿來做盔甲...
成語故事:「三遷之教」
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里,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杜口裹足」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策士說客之風很盛,他們憑仗口才,巧言善辯,以博取統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權。范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范睢(或作范雎)本是魏國人,起初投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當些差使,沒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頓冤枉,幾乎傷了性命。...
“匹夫之勇”成語故事
出處:《國語 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贬屃x: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故事: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后,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
「兵強馬壯」成語故事
安重榮的父親是后唐振武巡邊指揮使,石敬瑭起兵太原,派副將張穎潛入振武,請安重榮舉兵協助。安重榮投奔石敬瑭,由于石敬瑭成為契丹的兒皇帝,安重榮得到吐蕃兵強馬壯的支持,自立為王,率軍進攻汴京,被晉軍所殺...
與「探玄珠」相似的成語故事
從前人們聽說赤水里產玄珠,都潛水下去摸取。有人摸到螺螄,有人摸到蚌殼,有人摸到鵝卵石,有人摸到瓦片。他們都以為自己摸到了玄珠。象罔聽后大笑他們無知。他們則聯合起來圍攻象罔。象罔沒法,只好躲到黃帝那兒三年不敢出門...
“愛毛反裘”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國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見有人反穿著皮襖背柴草,就好奇的問:“你為什么讓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說:“我很愛惜皮毛?!蔽何暮钫f:“你難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損破了,毛也就無處依附了嗎?”...
成語故事“泉石膏肓”
唐朝時期,唐高宗游覽嵩山時,隱士田游巖前去拜見。唐高宗便問田游巖:“先生在此山養道是否感覺不錯?”田游巖回答道:“我非常喜歡山林泉水石頭這些自然景觀,而且嗜之成癖,不可救藥了。因此感覺十分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