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退避三舍”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
「千里送鵝毛」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出處徐謂《路史》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釋義:比喻禮物雖輕而情意深厚。故事:有一個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飛禽——天鵝,便派一位名叫緬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進貢。緬伯高抱著天鵝,走到潘陽湖邊時,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
關于“缺一不可”的成語故事
梁山好漢林沖見王倫容不下晁蓋等七位好漢,就火并了王倫,眾人推舉晁蓋作首領。吳用擔任軍師,排第二位,林沖推舉公孫勝統率軍權說:“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公孫勝排第三位,林沖排第四...
與「下筆成篇」相似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聰明,他讀過很多書,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說自己能言出為論、下筆成文,可以當場作文。他們游覽完畢銅雀臺,曹植很快就寫出《銅雀臺賦》受到曹操的夸獎...
關于“大而無當”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狂士接輿對肩吾說北海有一座姑射仙山,山上的神仙可以讓世界五谷豐登。肩吾認為接輿的話大而無當、不近人情,就對連叔說接輿在吹牛。連叔沉思了一會,對肩吾說接輿的話不一定是沒有道理的...
「動輒得咎」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后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與「厝火積薪」相似的成語故事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賈誼多次向漢文帝上書陳述社會的弊端,寫出了著名的《陳政事疏》,他認為當前的政治局勢很不好,出現很多違背情理、傷害道義的事情,應該想辦法革除。如果看不到的話就像厝火積薪一樣危險...
比喻“羿射九日”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堯帝統治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輪流出來。由于太陽之間發生了矛盾,他們同時出來,地上的樹木莊稼都曬色了,老百姓都快要餓死。堯帝讓嫦娥的丈夫后羿用弓箭去射太陽。后羿使出渾身的力氣,射掉了其中9個,只留下現在的一個太陽...
“鑄成大錯”成語故事
唐朝末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擔心自己的衛隊會反他,于是派親信臧廷范去找親家梁王朱溫幫忙。朱溫趁女兒辦喪事之機,出兵把羅紹威的衛隊消滅,進而占據魏州。羅紹威只好供應軍餉。他引狼入室,鑄成大錯,后悔莫及...
與「自投于地」相似的成語故事
東漢靈帝時小官吏陳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無私。有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發現后并沒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兒子、孫子叫到身邊,給他們講如何做人,不要學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動就下地求饒。陳寔給錢放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