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魂飛魄散」
“魂飛魄散”的成語故事:
成語“魂飛魄散”詞條資料:
成語用法:魂飛魄散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近義詞:魂不附體、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成語辨析:見“魂不附體”(442頁)。
英文翻譯: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反義詞:處之泰然、泰然自若、鎮定自若
成語謎語:靈魂消失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出處: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簡拼:HFPS
錯字糾正:散,不能寫作“撒”。
成語讀音:hún fēi pò sàn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解釋: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造句:猛然間一個人從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聲,二人唬得魂飛魄散。(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成語注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繁體成語:魂飛魄散
俄文翻譯:смертéльно напуганный
讀音糾正:散,不能讀作“sǎ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