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十失五」相關的成語故事
“拔十失五”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的名士龐統年輕時,為人樸質,一直沒有人賞識他。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有善于鑒別人品的名聲,龐統慕名前往拜見。見面時,司馬徽正在樹上采桑,于是龐統就坐在樹下,跟他談起來。兩人越談越投機,就這樣一個樹上,一個樹下,直談到深夜。司馬徽覺的龐統真是非同凡響,贊嘆說:“龐德公確實又知人之明,龐統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并列,說孔明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
龐統有知人之明,喜歡評判人品高下,樂于培養人才、提高別人的聲望,但是他稱贊別人時,多有溢美之詞。時人覺得奇怪,問其緣故,龐統說:“當今天下大亂,善人少而惡人多。我選拔的人才,即使有一半不合格,也還有一半真才可以利用,這不是很好嗎?”
龐統在赤壁之戰時避亂與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諸葛亮借吊孝之際拉攏龐統,同時魯肅也將龐統推薦給孫權,但孫權嫌龐統容貌丑陋,態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龐統往荊州投靠劉備,初為縣令,不理政事。于是,劉備召見龐統。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發現他才華橫溢
成語“拔十失五”詞條資料: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解釋:指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
英文翻譯:to get only half of what one asked for
成語注音:ㄅㄚˊ ㄕˊ ㄕ ㄨˇ
成語簡拼:BSSW
成語讀音:bá shí shī wǔ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反義詞:拔十得五
造句:唐·趙蕤《反經·是非》:“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代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成語出處:《三國志 蜀書 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用法:拔十失五作謂語、賓語;用于人才選拔。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