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行尸走肉”的成語故事:
成語“行尸走肉”詞條資料:
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尸走骨成語用法:行尸走肉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注音:ㄒ一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成語辨析:行尸走肉和“酒囊飯袋”;都指庸庸碌碌的人。但行尸走肉偏重在“沒有靈魂”;“酒囊飯袋”偏重于“不會做事”。
成語讀音:xíng shī zǒu ròu
讀音糾正:行,不能讀作“hánɡ”。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其他翻譯:<法>un propre à rien <celui qui tourne ses pouces tous les jours>
成語出處:晉 王嘉《拾遺記 后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俄文翻譯:живой труп <тунеядец>
成語解釋: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行尸:會走動的尸體。
成語簡拼:XSZR
英文翻譯: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 <a walking corpse>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錯字糾正:尸,不能寫作“師”。
成語謎語:僵尸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反義詞:雖死猶生
日文翻譯:生(い)けるしかばね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造句: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