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食不甘味」
“食不甘味”的成語故事:
成語“食不甘味”詞條資料:
錯字糾正:甘,不能寫作“干”。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日文翻譯:(心配などで)食事がまずい
成語解釋:甘:味道好。吃東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形容心中有事;吃東西也不香。
成語用法:食不甘味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心神不安。
近義詞:忐忑不安、如坐針氈
反義詞:泰然處之、心安理得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造句: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謝罪戾。(清 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傳》:“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謎語:吃苦;少吃糖為宜;愛吃咸酸苦辣
成語注音:ㄕˊ ㄅㄨˋ ㄍㄢ ㄨㄟˋ
讀音糾正:不,不能讀作“bú”。
英文翻譯:eat without relish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讀音:shí bù gān wèi
成語簡拼:SBGW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