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
成語“杞人憂天”詞條資料:
成語注音:ㄑ一ˇ ㄖㄣˊ 一ㄡ ㄊ一ㄢ讀音糾正:杞,不能讀作“jǐ”。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簡拼:QRYT
錯字糾正:憂,不能寫作“優”。
成語讀音:qǐ rén yōu tiān
其他翻譯:<德>grundlose Sorge
成語解釋:杞:古時國名;憂天:擔心天塌陷。杞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寢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無根據的憂慮。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出處: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造句:杞人憂天,伯慮愁眼。(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
英文翻譯:in case the sky should fall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成語辨析:杞人憂天與“庸人自擾”有別:杞人憂天偏重在憂;指不必要的擔憂、害怕;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動;“庸人自擾”偏重在擾;所指除心理活動外;還兼指不必要的具體行動。
成語用法:杞人憂天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