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兵荒馬亂”
“兵荒馬亂”的成語故事:
成語“兵荒馬亂”詞條資料: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俄文翻譯:врéмя смут и войн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英文翻譯:turmoil and chaos of war
成語出處: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讀音糾正:荒,不能讀作“huǎnɡ”。
錯字糾正:荒,不能寫作“慌”。
反義詞:太平盛世、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讀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近義詞:兵連禍結、內憂外患、雞犬不寧、兵慌馬亂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造句: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里還有閑情逸志弄這筆墨。”(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
其他翻譯:<德>Kriegswirren
成語注音:ㄅ一ㄥ ㄏㄨㄤ ㄇㄚˇ ㄌㄨㄢˋ
日文翻譯:戦爭で世(よ)の亂(みだ)れるさま
成語簡拼:BHML
成語謎語:軍閥混戰
成語用法:兵荒馬亂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的混亂狀。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