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成語故事:一統天下

        2023年04月04日成語故事126

        “一統天下”的成語故事:

        我國歷史上第二個一統天下的朝代是漢朝,秦朝統一后,由于暴政造成各地起義此起彼伏,漢高祖劉邦趁機斬白蛇而舉義旗,一統天下,他也犯了分封諸侯的錯誤,造成內部諸侯爭權奪利,戰爭不斷,到了漢獻帝時候,國家又分為三國


        三國時期最后誰一統天下?
        三國時期最后由司馬炎一統天下。
        三分歸晉
        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鐘會被擋于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后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
        264年孫皓即位后,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后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
        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
        279年,修允部郭馬于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后司馬炎決定于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并進。
        280年一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御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擴展資料: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265年司馬炎父爵晉王,數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于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建國后,他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并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一統天下”跟“統一天下”分別什么意思?
        一統天下 發音 yī tǒng tiān xià 【解釋】:天下:指全國。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多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構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泛指為少數人所霸占的某一領域。 【出處】:《公羊傳·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庇?,《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示例】: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 【近義詞】:一齊天下 其實“一統天下”跟“統一天下”的意思基本一樣,這里就不多談。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為什么曹操不能一統天下!
        這跟曹操的自身條件有關。
        曹操確實有不少缺點,比如好色、多疑、殘忍,晚年還濫殺無辜,殺掉了人品一流的崔琰、智慧一流的荀彧、功勛卓著的婁圭等等,這都是他的毛病。但是都不影響他平定天下。
        比如好色,《孟子·梁惠王下》中梁惠王說他有三個毛病,其中就有“好色”,(“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可是孟子道:“好色好呀,誰不愛自己的女人呢?讓天下男人都關愛自己的女人,家庭和睦了,國家平安了,不是仁政嗎?”——這是生活作風問題,但不影響統一天下。當年克林頓鬧出緋聞后,支持率反而上升了。
        曹操有什么影響他平定天下的缺點呢?有一個:他不是士族。
        曹操的出身,是他最大的致命傷。
        曹操未能統一天下,是各種原因的集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歷史發展到東漢末年,士族地主階級已經壟斷了仕途,這就是占領了上層建筑;已經控制了輿論,這就是掌握了意識形態;已經成為了豪強,這就是把握了經濟基礎。東漢帝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士族地主階級就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帝國的統治階級。但是曹操自己不是士族,他建立的是“寒門法家之政”,與士族儒家的勢力相抵觸,劉備謀士法正所謂的“內有憂逼”,即是此意。
        曹操與士族勢力斗爭了一輩子,甚至后來為此與荀彧翻臉,但最后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荀彧的胳膊擰不過曹操的大腿,曹操的胳膊擰不過士族地主階級的大腿。等他死了以后他兒子馬上就和士族地主階級妥協了,歷史又回到了士族階級所希望的那個軌道上。
        從這個角度講,曹操也是一位悲劇人物。他天縱奇才,他歷盡艱辛,卻最終敵不過自己的出身階級的局限。蒼茫千古,布衣出身而取天下者有幾人?中國只有3個人,很不幸,曹操不在這3人之中。
        事實上,曹操死后,他的繼承人曹丕就同士族地主階級妥協了。曹丕用“九品中正制”來換取士族的支持。曹丕和士族地主階級達到這樣一筆政治交易以后,就使曹魏政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性質變了,由法家寒族之政演變為儒家士族之政,雖然表面上他獲得了皇帝的稱號,實際上背離了曹操當年的初衷,是曹丕的勝利,曹操的失敗,曹丕的喜劇,曹操的悲劇。所以曹丕之魏朝己非曹操之魏國,當皇袍加在了曹丕身上的時候,曹操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人畫成一張大白臉了,所以曹丕稱帝之日即是曹魏滅亡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皇帝成長計劃一統天下具體攻略
        【攻略總結】
        ①【賺錢方面】,正所謂一個國家的發展,不管是治理也好,戰爭也罷,都是
        需要一個好的經濟后盾。首先,告訴大家市集增加的是運輸功能,不是直接去增加經濟,所
        以,大家請不要盲目的建市集。前期的一年到二年,先設置節約方針,然后把清廉低的知府
        通過閑賦里的官員換了,你會現你第一次上朝的收入是正的了 。等通過科舉將官員的清廉
        普遍提了,再設置經濟方針【經濟方針能開放各種行業的潛力】 注:經濟方針才是重中之
        重,經濟方針才能更快的發展城市的經濟開放百分比(通過紅色字體的 戶 可以利用經濟表
        看到開放百分比)
        ②【建筑指南】,由于游戲仍未完善,所以特色建筑仍然不能建筑。所以,簡要的
        說下各種普通建筑的用處。首先聲明,可以通過收支表知道每個城市的 市集,治安,安定,
        運輸,校場的滿足性為100,所以,初始的時候是10個城市,性是1000,如果發現性沒
        滿,就通過民生表去查看,然后利用 市集:加運輸 義倉:加速人口發展 衙門:提高治安
        寺廟:提高安定 校場:決定剛收來士兵的訓練度 城墻:抵擋敵軍攻城 民心低的處理方
        法有以下幾種:建三次行宮,去紫宸宮點擊左邊的太監可以浩蕩出巡,提高民心(降低賦稅
        也能很小一部分的提高民心) 補充一下威望得到的途徑:可以通過打勝戰和天下大赦得到
        威望的提升。
        ③【各種方針】
        經濟方針【經濟方針能開放各種行業的潛力】 所以 經濟方針才是最重要的。。。
        軍事方針【這個在外貿系統未開發前,本人不推薦。。它的作用是讓自己的士兵戰斗力變強】
        節約方針【前期的時候官員清廉普遍很低,所以,前面2年 建議 ,使用 節約方針】
        ④【中文丹藥配方】
        天地長壽丹:透光靈芝+千年人參王+熾火蛙+冷凝不化冰+冰片香+神僧舍利
        含笑半步顛:冷凝不化冰+千年人參王+透光靈芝+神僧舍利+鯨王脂+冰片香+冰山雪蓮
        獅虎強壯丹:冰山雪蓮+透光靈芝+神僧舍利+千年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秦國一統天下的順序
        韓(公元前230年)、魏(公元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趙(公元前222年)、齊(公元前221年)。
        1、韓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獲韓王安,繼而占領韓國全境,滅亡韓國。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于陽翟(今河南禹州)。
        2、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于是引大溝之水沖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3、楚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占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4、燕
        秦王嬴政派王翦與辛勝率軍大舉攻燕,在易水之西大敗燕、代聯軍。二十一年(前226年)秦軍又增加兵力,王翦率軍一舉攻破燕都薊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
        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國衛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鑒于燕趙殘余勢力,已成囊中之物,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故暫停進攻。
        5、趙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6、齊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
        齊軍士氣本不旺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秦始皇如何一統天下?
        前238年,秦王政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親理國事。當年,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此后,秦王政廣攬人才,勵精圖治,積極準備統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濟濟,文臣如尉繚、李斯等人,武將如王翦、王賁父子、嬴成、蒙武、內史騰和蒙恬等人,還有善于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秦王政親理國事之前,采用韓國鄭國的建議,大興土木修建鄭國渠?!妒酚洝酚涊d:鄭國渠全長250多里,灌溉農田280多萬畝。它是繼都江堰之后秦國又一個大型水利工程,關中變成了肥沃之地。至此,秦國的三大糧倉——巴蜀、漢中、關中就此全部建成。在鄭國渠完工的那一年,秦王政發動了統一中國的全面戰爭——秦滅六國之戰。從前230年至前229年,秦王政采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秦滅六國之戰發動之后,秦國于秦王政17年(前230年)滅韓、19年(前228年)滅趙、22年(前225年)滅魏、24年(前223年)滅楚、25年(前222年)滅燕、26年(前221年)滅齊。具體過程如下:最先被滅掉的是韓國,前233年,韓國割地稱臣,也沒能挽救敗亡的命運。3年后,前230年(秦王政17年),秦國俘虜了韓王,韓國滅亡,韓國的領土也成為秦國的潁川郡。 前234年起,秦國多次攻打趙國,但受阻于趙國名將李牧。前229年(秦王政18年),秦國使用反間計借趙王之手處死李牧。三個月后,趙軍大敗于秦軍。次年,趙王遷被俘,趙國滅亡。趙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縣),自稱代王,聯結燕國、魏國共同抗秦。 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前225年(秦王政22年),魏國都城被秦軍攻破,魏國滅亡。前224年秦老將王翦和蒙武領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敗燕代聯軍,攻占了燕國都城薊城,燕王殺太子丹以求和,退守遼東。前222年(秦王政25年),燕王喜被俘獲,燕國被徹底消滅。同年,代王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前225年,秦將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軍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將王翦出征,并聽從他的建議,給以60萬重兵,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全殲項燕殘部,楚國滅亡。 在秦國先后對其他五國用兵時,齊國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和秦國結盟,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等到前221年,其余五國已滅,齊國這才派兵準備抵御秦國并和秦國斷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王朝霸域一統天下
        不要聽上面的瞎說。一般情況肉盾放4,主力放7。掃蕩是如果你已經通過某個城市了,就可以掃蕩,獲得經驗和那個城市的武將魂魄。單個城市每天最多掃蕩6次,掃蕩總次數和你的VIP等級有關,Vip1級每天10次,2級每天12次,等級越高可掃蕩總次數越多。改后那些裝備都不出了,直接出低級結晶給你。
        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求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經過
          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了韓王安,于韓地建置潁川郡,韓國滅亡。這時趙國發生大旱災。秦將王翦率領土兵直下井陘(河北省井陘縣西),秦將楊端和率領河內兵進圍趙都邯鄲。趙派李牧、司馬尚帶領大軍抵御。趙王寵臣郭開受了秦國賄賂,散布流言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因此改用趙蔥和顏聚替李牧、司馬尚,并且殺死李牧。
          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殺了趙蔥,俘虜了趙王。趙公子嘉率領其宗族數百人逃到趙的代郡,自立為代王。 秦就在趙都邯鄲一帶建立邯鄲郡。
          前227年,秦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兩國發兵抵抗,被秦軍敗于易水以西。次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都到遼東。秦將李信帶兵追擊,燕王喜聽從代王嘉的計策,殺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求和。
          前226年,韓國都城發生叛亂,秦國出兵平定韓的叛亂,乘機處死了韓王安。
          前225年,秦王政派將軍王賁攻魏,包圍了魏都大梁(河南開封市),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大梁城壞,魏王出降,魏國滅亡。 秦就在魏的東部地區建立碭郡。同年,秦派李信、蒙武帶20萬大軍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輿(河南省平輿縣北),蒙武攻楚的寢(安徽臨泉縣),取得初步勝利。秦楚兩軍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縣東南城父集)相遇,楚乘秦軍不備發起反攻,大敗秦軍。 后秦王政派王翦帶60萬大軍出征,大破楚軍于蘄(今安徽宿縣東南),迫使楚將項燕自殺。 接著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秦于楚地設九江郡(安徽壽縣)、長沙郡(湖南長沙市)。
          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楚國滅亡。秦在滅楚的同時,不斷地向東擴展,陸續設郡,并攻取齊地,設置薛郡(山東曲阜縣)。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滅亡了燕國。接著又回師攻代,虜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縣西南)和遼東郡(遼寧省遼陽市老城區)。
          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在齊舊地建立了齊郡(山東淄博市東北)和瑯邪郡(山東膠南縣西南夏河城)。
          秦國從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10年陸續兼并了六國,從此結束了貴族王侯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一統天下”擴展:

        造句: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
        成語簡拼:YTTX
        成語用法:一統天下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讀音糾正:統,不能讀作“tōnɡ”。
        成語讀音:yī tǒng tiān xià
        成語出處:《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錯字糾正:統,不能寫作“琉”。
        近義詞:獨立王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解釋:原指統一的國家?,F常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關單位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可泛指少數人霸占的某一領域。
        成語注音:一 ㄊㄨㄥˇ ㄊ一ㄢ ㄒ一ㄚˋ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反義詞:四分五裂、一盤散沙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29414.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