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之慧」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詠雪之慧”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尚書仆射謝安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里把兒女輩召集在一起談論詩文經義,要求子侄們用詩形容此時的大雪,侄兒謝朗作詩“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笑,欣賞侄女的詩才詠雪的全文翻譯
詠雪,始出于東晉謝安與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并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后世有同名同題詩詞多篇見諸文壇,一并流傳下來。
《世說新語》簡介
本文選自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世說新語》一書。 《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孝標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背景資料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行、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作風。魯迅曾指出:“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起初在社會上很有實力,后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然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的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br>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時封臨川王。官至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撰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篇。記敘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的言談軼事,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語言精煉、生動傳神,對后世小說影響極大。其中“周處除三害”、“望梅止渴”、“擊鼓罵曹”等故事,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新亭對泣”、“子猷獻戴”等也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梁劉孝標作注,旁征博引,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錄》,今佚。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其佚文200余條,皆記神鬼怪異之事。<公益成語:gyjslw.com
后世多用詠雪之慧、詠雪之才、詠絮之才贊許什么
不知道 不過你知道嗎?
公益成語:gyjslw.com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公益成語:gyjslw.com
重慶詠雪之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么樣?
簡介:重慶詠雪之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9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承辦經批準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含演出)等。法定代表人:藍美玲成立時間:2012-09-14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工商注冊號:500108000113727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公司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南坪東路二巷2號3單元23-8號
公益成語:gyjslw.com
(詠雪)翻譯
詠雪》譯文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謝安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內詩文。不久,雪下容得更大了,謝安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褐x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敝x安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安的長兄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詩詞鑒賞 《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它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
公益成語:gyjslw.com
《世說新語》-詠雪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即謝安)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即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 )、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過寫詠雪,表現了謝道韞的聰明智慧,才華出眾.
公益成語:gyjslw.com
詠雪譯文
詠雪 選自《世說新語》 《詠雪》 作者:劉義慶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勒f:“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過寫詠雪,表現了謝道韞的聰明智慧,才華出眾.
公益成語:gyjslw.com
詠雪的翻譯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注釋
(1)謝太傅:即謝安(320~385),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2)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借 )(“因”在這里有特殊含義)
(3)講論文義(講解詩文)(講:講解 )(論:討論 )
(4)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會兒 )(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5)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女:這里當“子侄輩”講,即年輕一輩)
(6)內集:家庭聚會。
(7)胡兒:即謝朗。謝朗,字長度,謝安哥哥的長子。做過東陽太守。
(8)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9)無奕女: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奕,字無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做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譯文
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謝太傅與家人在一起聚會,他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緊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兒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飛舞?!敝x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就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公益成語:gyjslw.com
詠雪 全文和譯文
詠雪
選自《
世說新語
》
《詠雪》
作者:劉義慶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
論文
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贰<垂笮?br>無奕女
,
左將軍
王凝
之妻也。
《詠雪》
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
在一起
,跟子侄輩的人講解
詩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勒f:“不如比作風把
柳絮
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
長兄
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過寫詠雪,表現了
謝道韞
的聰明智慧,才華出眾.公益成語:gyjslw.com
〈世說新語〉 詠雪 原文及翻譯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公益成語:gyjslw.com
世說新語詠雪翻譯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公益成語:gyjslw.com
〈世說新語〉 詠雪 原文及翻譯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詠雪之慧”擴展:
成語用法:詠雪之慧作賓語;贊譽女性。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注音:ㄩㄥˇ ㄒㄩㄝˇ ㄓ ㄏㄨㄟˋ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解釋:詠頌雪花的才智
造句:明·汪廷訥《獅吼記·敘別》:“只是我娘子雖多詠雪之慧,卻少銼薦之風?!?br>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出處:《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簡拼:YXZH
成語讀音:yǒng xuě zhī huì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