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正言順”的故事
“名正言順”的成語故事:
成語“名正言順”詞條資料:
其他翻譯:<德>vollkommen im Recht sein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名正言順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解釋:名正:名義或名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成語出處:春秋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繁體成語:名正言順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錯字糾正:名,不能寫作“各”。
成語注音:ㄇ一ㄥˊ ㄓㄥˋ 一ㄢˊ ㄕㄨㄣˋ
俄文翻譯:иметь полное основáние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謎語: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簡拼:MZYS
英文翻譯:right titles and proper words
造句: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元 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二折)
成語讀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近義詞:理直氣壯
反義詞:理屈詞窮
日文翻譯:名分(めいぶん)が正當(せいとう)で言葉の道理も通(とお)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