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碧莆淖谡f:“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經瓜田不躡履,過李園不正冠。”
釋義: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瓜田李下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擴展資料
典故由來:
典故一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人,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后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突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反復思索之后,袁聿修還是謝絕了,并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里,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典故二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今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
柳公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可是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br>出處: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盵1]
解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痹诠咸锢锊惶嵝?,在李樹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別人懷疑。因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典故由來編輯
典故一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今河北
臨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后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里,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當然,“清郎”也有為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復思索之后,袁聿修還是謝絕了,并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里,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毙仙酆芾斫庠残薜男乃?,就沒有再勉強他。
典故二<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的意思
意思是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
出處: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br>釋義::正人君子為了防止他人懷疑,不處于讓人產生嫌疑的地方。在瓜田里不去彎腰提鞋子,在李子樹下不整理帽子。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瓜田李下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擴展資料
瓜田李下的典故: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今河北臨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后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突出,很有聲望。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他在尚書的十多年里,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為他立碑表彰,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復思索之后,袁聿修還是謝絕了,并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里,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
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毙仙酆芾斫庠残薜男乃?,就沒有再勉強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的來歷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由來: 古樂府「君子行」里面有兩句詩文:「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說:站在瓜田里面的時候,最好不要彎下身體去拔鞋子,站在李子樹下的時候,最好不要伸起手去整理頭上的帽子。因為,當你在彎下身去拔鞋時,很容易被人誤會你在偷瓜,而當你在舉手整理帽子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人懷疑你是在偷摘李子。 有一次,唐文宗問名書法家柳公說:「最近,外面對我的施政有什么批評和不滿意的地方呀?」柳公說:「大王,自從你派了郭?去做?寧的主管,有些人贊成,也有人非常反對呢!」「怎么會呢?」唐文宗有些不高興:「郭?平日做官清廉,從來沒犯過錯,現在我派他到?寧去做一個小小的主官,難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嗎?」柳公說:「按照郭?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只是,反對的人說,郭?是因為把兩個女兒送進宮,才能得到這個官位?!固莆淖谮s緊解釋:「郭?的兩個女兒入宮,是為了參見太后,不是獻給我做妃子呀!」「可是!」柳公說:「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讓家家戶戶每個人都明白呢?」 后來,大家就用“瓜田李下”來表示某一些容易讓人誤會或懷疑的事情或場合!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什么意思呀
瓜田李下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br>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 是什么意思 ?。?/b>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出處: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br>釋義:正人君子為了防止他人懷疑,不處于讓人產生嫌疑的地方。在瓜田里不去彎腰提鞋子,在李子樹下不整理帽子。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成語寓意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擴展資料
近義詞:瓜李之嫌
瓜李之嫌,漢語成語,拼音是guā lǐ zhī xián,意思是比喻處在嫌疑的地位。
成語用法:作賓語;比喻處于嫌疑的境地。
成語出處:瓜李之嫌,何以戶曉?《舊唐書·柳公傳》
釋義:瓜田李下的那點事,大家怎能不懷疑呢。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的來歷?
瓜田李下的來歷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鎏帲骸侗笔罚瓊鳌罚骸肮咸锢钕拢湃怂??!薄 ∮蓙恚骸 」艠犯妇有小估锩嬗袃删湓娢模骸腹咸锊患{履,李下不整冠?!挂馑际钦f:站在瓜田里面的時候,最好不要彎下身體去拔鞋子,站在李子樹下的時候,最好不要伸起手去整理頭上的帽子。因為,當你在彎下身去拔鞋時,很容易被人誤會你在偷瓜,而當你在舉手整理帽子的時候,就很容易被人懷疑你是在偷摘李子?! ∮幸淮危莆淖趩柮麜伊f:「最近,外面對我的施政有什么批評和不滿意的地方呀?」柳公說:「大王,自從你派了郭?去做?寧的主管,有些人贊成,也有人非常反對呢!」「怎么會呢?」唐文宗有些不高興:「郭?平日做官清廉,從來沒犯過錯,現在我派他到?寧去做一個小小的主官,難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嗎?」柳公說:「按照郭?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只是,反對的人說,郭?是因為把兩個女兒送進宮,才能得到這個官位?!固莆淖谮s緊解釋:「郭?的兩個女兒入宮,是為了參見太后,不是獻給我做妃子呀!」「可是!」柳公說:「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讓家家戶戶每個人都明白呢?」 后來,大家就用“瓜田李下”來表示某一些容易讓人誤會或懷疑的事情或場合!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瓜田李下”的下一句是:白璧微瑕。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具體原文: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后世稱圣賢。
該詩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曹植作的一首詩,開頭四句流傳久遠:’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br>意思是:從別人家的瓜田旁經過,即使是鞋子脫了腳跟,也不要彎下身子去提它,這是為了避嫌,否則有人會疑心你摘瓜,所以說’瓜田不納履’。同樣在李子樹下經過時,即使是帽子碰歪了,也不要舉手去正它,這也是避嫌疑,不要被人誤會你偷李子,所以說’李下不正冠’。
這幾句多用于告誡人們要處事謹慎,要避開嫌疑。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
“瓜田李下”是指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拓展資料:
讀音:[ guā tián lǐ xià ]
出處:《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貽厚責?!?br>近義詞:瓜李之嫌?李下瓜田
造句:
1. 這事本與我無關,只因瓜田李下,招惹了許多閑言閑語。
2. 這次弊案,凡有瓜田李下之嫌的人,都被警方傳訊了。
3. 為了避免瓜田李下惹是非,經理從不單獨與女同事出游。
4.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5. 他行為謹慎,總是主動避免瓜田李下。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瓜田李下”擴展:
成語注音:ㄍㄨㄚ ㄊ一ㄢˊ ㄌ一ˇ ㄒ一ㄚˋ俄文翻譯:тщáтельно избегáть подозрéний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錯字糾正:瓜,不能寫作“爪”。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解釋: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成語謎語:孤
造句: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用法:瓜田李下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成語簡拼:GTLX
成語讀音:guā tián lǐ xià
讀音糾正:瓜,不能讀作“zhu?!?。
成語出處:晉 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近義詞:瓜李之嫌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英文翻譯:in a melon patch or under a plum tree in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s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