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安視膳」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問安視膳”的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周文王為世子時,他特別孝順父母,每天三次去陪侍父母,早晨公雞剛打鳴就穿好衣服到父母的寢門外,問侍從昨日父母的就寢情況,然后陪父母早餐,在席間他問父母寒暖情況,飯后問飲食情況。他堪稱孝順父母的楷模膳字開頭的成語
成語詞典中沒有“膳”字開頭的成語。
?
含“膳”字的成語有:
問安視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釋義】: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
【例句】:太子當雞鳴而起,~。 ★《資治通鑒·唐紀文宗開成二年》
問寢視膳
【拼音】:wèn qǐn shì shàn
【釋義】: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雞黍之膳
【拼音】:jī shǔ zhī shàn
【釋義】:殺雞作黍飯。引申為盛情款待賓客。
【出處】:
《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br>【事例】《北史·盧思道傳》:“道虔為尚書,同僚于草屋下設~。”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問什么什么問的成語
問寒問暖: 形容關懷體貼備至。問長問短: 問:詢問。仔細地問,表示關心。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問舍求田: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洎議以為世子之禮,但當問安視膳,不宜以“武”為稱翻譯
出自《宋史.列傳第二十六》,寫的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名臣張洎,他在降宋后仍得到重用,官至太仆少卿。聯系上下文,可以翻譯為:(南唐中主李景的長子李弘冀死了,大臣取他的謚號為武宣(李弘冀是一名武將)) 張洎(上奏李景)認為作為世子應有的禮節,就是侍奉父母(“問安視膳”指兒子侍奉父母的禮法,即每日必問安,每食必在側),不適宜用“武”來作為(他的)稱號。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洎議以為世子之禮,但當問安視膳,不宜以“武”為稱 這句話怎么翻譯啊 謝謝老師了
你好,時間不早了,我簡略翻譯一下, 洎,可能是一個人名,他啟奏,認為世子的禮節,只應以問安好和看飲食為主,而不是用“武(力)”來稱雄,因為沒有上下文,你再看看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含有安字的成語
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安于所習 安:習慣于。習慣于自己所熟悉的東西。指習慣對人的制約 安于磐石 安:安穩;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安詳恭敬 安靜、細心、謙恭、敬重,古時兒童教育的要領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相轉化,災禍與幸?;橐蚬?安其所習 安:習慣于。習慣于自己所熟悉的東西。指習慣對人的制約 安分守常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規。規矩老實,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安定團結 指形勢、秩序、生活安穩,民眾氣氛和睦 安安逸逸 安閑舒適,自由自在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安安靜靜 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安安合適 剛剛適合,恰好相合 安安分分 為人規矩老實,做事不敢越軌 習故安常 〖解釋〗指習慣于規。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解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 人不自安 〖解釋〗人心惶惶,動搖不定。 立業安邦 〖解釋〗建立國家,安定天下。同“立國安邦”。 床下安床 〖解釋〗比喻無謂之重復。同“床上施床”。 安于盤石 〖解釋〗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固。 安若泰山 〖解釋〗形容極其平安穩固。同“安如泰山”。 治郭安邦 猶治國安邦。 治國安邦 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遠至邇安 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袁安高臥 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后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后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于安思危 于:處于;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燕雀安知鴻鵠志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燕幕自安 比喻處危境而不自知。 燕安鴆毒 見“燕安酖毒”。 宴安鴆毒 比喻耽于逸樂而殺身。 燕安酖毒 謂沉溺于安逸享樂,猶如飲毒酒自殺。 晏安酖毒 謂貪圖安逸享樂等于飲毒酒自殺。 宴安酖毒 見“宴安鴆毒”。 相安相受 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問安視寢 見“問安視膳”。 隨寓隨安 猶言隨遇而安。 隨寓而安 見“隨遇而安”。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守道安貧 堅守正道,安于貧窮。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 食甘寢安 見“食甘寢寧”。 神安氣集 精神安定,氣息凝集。 少安無躁 稍稍安靜,不要急躁。 入土為安 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方覺心安。 攘外安內 攘:排除。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去危就安 離開危險,達到平安。 盤石之安 形容極其安定穩固。 民安物阜 阜:多。社會安定,物資豐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買靜求安 謂息事寧人,以圖安逸。 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立國安邦 建立國家,安定天下。亦作“立業安邦”。 樂退安貧 謂樂于遜退,安于貧窮。 樂天安命 見“樂天知命” 樂道安命 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居無求安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適舒服的居所。 居安慮危 同“居安思?!薄?濟世安民 使國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樂業。 雞犬不安 見“雞犬不寧”。 各安生業 各自安于賴以生活的職業。生業:謀生之業。 高枕安臥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形容無憂無慮。平安無事。 高枕安寢 見“高枕而臥”。 覆盂之安 像覆置的盂那樣安穩。比喻穩固,不可動搖。亦作“覆盂之固”。 動蕩不安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長安少年 舊指都城里豪奢輕狂的貴家子弟。 安心落意 放心,無憂慮。 安心樂業 指心緒安定,生活愉快。 安土重居 猶安土重遷。指留戀故鄉,不愿輕易遷居異地。 安土重舊 指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 安土樂業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安生樂業 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安如太山 見“安如泰山”。 安如盤石 安:安穩;盤石:大石頭。像盤石一樣安穩不動。形容非常穩固,不可動搖。 安國富民 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安分守已 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平安無事 平平安安,沒出什么事故。 坐立不安 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坐臥不安 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惴惴不安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擲果潘安 舊時比喻為女子所愛慕的美男子。 竹報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治國安民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國家,安定人民。 愚民安知 無知的老百姓哪里會知道。 坐不安席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轉危為安 由危險轉為平安(多指局勢或病情)。 一枕槐安 泛指夢境。也比喻一場空歡喜。 一路平安 指旅途中沒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對出門人的祝福語。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宴安鳩毒 宴安:貪圖安逸、享樂;鳩毒:喝毒酒自殺。安樂就象毒藥。指貪圖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殺。 心安理得 得:適合。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相安無事 相:互相;安:安穩。指彼此相處沒有什么爭執或沖突,還過得去。 臥不安席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物阜民安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為萬安計 為絕對安全著想。 無恒安息 不要長期貪求安逸。 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偷安旦夕 偷安:茍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間短。只圖眼前的一時安逸。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隨遇而安 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頭上安頭 比喻多余和重復。 少安毋躁 少:稍微,暫時;安:徐緩,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暫且安心等一會兒,不要急躁。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形容生活條件并不好。 寢不安席 睡覺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著覺。 日近長安遠 長安:西安,古都城名,后為國都的統稱。舊指向往帝都而不能達到。 寢食不安 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十分憂慮擔心的樣子。 磐石之安 形容極穩固。 樂業安居 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過著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定正常。 六畜不安 牲畜也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很厲害。 樂道安貧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于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立命安身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著落。 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居安思危 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久安長治 形容國家長期安定、鞏固。 居安資深 形容安心學習,造詣很深。 濟世安人 拯救時世,安定人民。 惶恐不安 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計將安出 計:計策,計謀;安:怎么,怎樣。如何制定計謀呢? 濟世安邦 濟:拯救。邦:國家。拯救時世,安定國家。 既來之,則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國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國富民安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茍安一隅 茍安:暫且偷生;一隅:一個角落。指一個小地方。暫且在一個小地方偷安。指統治者對外來侵略不進行抵抗。占據一個小地方以偷安。 茍且偷安 茍且:得過且過;偷安:只圖眼前的安逸。只顧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 富國安民 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定國安邦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益:更加;勢: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勢越大,更容易濫用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存亡安危 使將要滅亡的保存下來,使極其危險的安定下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起了決定作用。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床上安床 比喻不必要的重復。 除暴安良 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 長治久安 形容國家長期安定、鞏固。 長安居大不易 本為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長安棋局 比喻動蕩不定的政局。 長安道上 長安:古都名,在今陜西西安西北。舊喻名利場所。 不安于位 指不喜歡自己的職業,不安心工作。 不安于室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系。 不安其室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系。 變危為安 變危急為平安。 保國安民 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安坐待斃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枕而臥 放好枕頭睡大覺。比喻太平無事,不必擔憂。 安宅正路 比喻仁義。謂以仁居心,以義行事。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茍安一角,不求進取。 安于現狀 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愿改變。 安于故俗,溺于舊聞 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習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狀。 安營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指部隊駐扎下來。也比喻建立臨時的勞動或工作基地。 安心定志 指安下心來。 安閑自在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安閑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安危與共 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危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連。 安危相易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安土重遷 土:鄉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安室利處 指安全便利的處所。 安時處順 安于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于現狀。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安身為樂 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安忍無親 安心于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安然無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安身之處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如磐石 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固。 安然無事 猶言平安無事。 安然如故 還象原來那樣安安穩穩。 安貧樂賤 安于貧賤,并以此為樂。 安貧樂道 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安內攘外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F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辦的事情預先通知大家。 安眉帶眼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安良除暴 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暴的人。 安樂窩 泛指安靜舒適的住處。 安老懷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安家落戶 到一個新地方安家,長期居住。 安魂定魄 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安國寧家 指治理國家。 安富尊榮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貴;榮:榮耀。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于富裕安樂的生活。 安富恤貧 使富有的人安定,貧窮的人得到救濟。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安分守己 分:本分。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安堵如故 堵:墻壁,居所。故:原來的。像原來一樣相安無事。 安堵樂業 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 安車蒲輪 讓被征請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為安穩。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待。 安常守故 習慣于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內的。習慣于平穩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家立業 安置家庭,創立基業或事業。也指長期在一個地方勞動和生活。 忸怩不安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亂 民安國泰 人民安樂,國家太平 呂安題鳳 比喻造訪不遇 閭閻安堵 指平民安居樂業 安常處順 安:習慣于;處:居住,居于;順:適合,如意。習慣于平穩的日子,處于順利的境遇中。 安步當車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安不忘危 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邦治國 使國家安定太平。 安邦定國 邦:泛指國家。使國家安定鞏固。 安安穩穩 形容十分安定穩當。 跼蹐不安 形容恐懼不安 惶惶不安 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邇安遠至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安營下寨 安:安置;營:營房;寨:防守用的柵欄。指軍隊駐扎下來。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 安心樂意 指心情安定,滿意,很愿意如此 安適如常 平安舒適像正常情況一樣 安生服業 服:從事。平穩地生活,安心地從事自己的生業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求帶梁和雯的成語,諧音也行
1.帶梁字的成語
逼上梁山 逼:逼迫;梁山:又稱梁山泊,今山東省境內。比喻被迫起來反抗。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抽梁換柱 比喻暗中搗鬼,以假代真
朝梁暮陳 比喻隨時變節,反復無常。
刺股懸梁 形容刻苦學習。
大廈棟梁 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才。
雕梁畫棟 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棟梁之材 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蠹啄剖梁柱 比喻事故或災害剛一發生就立刻防止。
膏梁錦繡 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致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膏梁紈袴 膏梁:肥肉和細糧;紈绔: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歌聲繞梁 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于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膏梁子弟 舊時指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的子弟。
國家棟梁 棟梁:支撐房架的大梁。這里比喻責任或作用大。肩負國家重任的人。
河梁之誼 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濠梁之上 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河梁攜手 河梁:橋。指送別。
畫棟雕梁 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黃梁一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畫梁雕棟 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黃梁美夢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架海金梁 梁:橋梁。架在海上的金橋。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梁之才。
梁上君子 竊賊的代稱?,F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梁孟相敬 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后泛指夫婦相敬。
落月屋梁 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著做壞事。
聲動梁塵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豎起脊梁 比喻振作精神。
跳梁小丑 跳梁:騰躍跳動;小丑:對人的卑稱。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小丑跳梁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壞人鬧事作亂。
懸梁刺骨 形容刻苦學習。
一枕黃梁 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余音繞梁 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棟梁之才 比喻能擔當大事的人才
遏云繞梁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改梁換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驚起梁塵 《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焙笠蛞浴绑@起梁塵”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沒屋架梁 比喻無中生有。
繞梁三日 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繞梁之音 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余音繞梁”。
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余妙繞梁 見“余音繞梁”。
余響繞梁 見“余音繞梁”。
朝梁暮晉 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朝梁暮周 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2.帶文字的成語
大做文章 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或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大有文章 指話語、文章、或已表露的現象之中,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
分文不值 形容毫無價值
滿腹文章 比喻文章極好,很有才華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里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被發文身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地下修文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斷發文身 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多文為富 以多學知識、技能為富有。
繁文末節 文:規定、儀式;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縟節 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反面文章 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語。
分文不直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廢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分文不取 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錢一個銅板也沒有。比喻非常貧困。
浮文巧語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高文典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官樣文章 舊時官場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語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沒有實際內容的空話,或照例敷衍的虛文濫調。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業文人 指有文學天才并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較武論文 較:比較,評論。評論武藝,談論文章。
驥子龍文 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后多比喻英才。
經文緯武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臨文不諱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奇文瑰句 瑰:珍奇。優美的文章。
奇文共賞 少見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賞。
深文周納 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書同文,車同軌 車軌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國家統一。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同文共軌 同文:全國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軌:全國車轍闊狹相同。統一文字,統一車轍。比喻國家統一。
酸文假醋 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與軍事。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人相輕 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文恬武嬉 恬:安閑;嬉:玩樂。文官安閑自得,武官游蕩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心國事。
文風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質彬彬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形容配合適當。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條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條文,舞弊徇私。
文過飾非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緯武經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不加點 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文從字順 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文君新醮 醮:舊指女子出嫁,這里指再嫁。原指漢代卓文君嫁司馬相如事。后指寡婦再嫁。
溫文爾雅 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F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文不對題 文章里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文章憎命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一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一文不名 一個錢都沒有。
質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棄文存質 指不加文飾,保留本旨。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一文不值 〖解釋〗指毫無價值。
半文半白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話夾雜。
半文不白 見“半文半白”。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不直一文 見“不直一錢”。
出文入武 謂文武兼備。
單文孤證 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雕文刻鏤 謂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以為文飾。
雕文織采 比喻詞藻華麗。
多文強記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煩文縟禮 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飛文染翰 揮筆疾書。
分文未取 見“分文不取”。
黼黻文章 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膏粱文繡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燥柡跞柿x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壁w岐注:“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br>高文大冊 原指朝廷發布的重要文書,如詔今制誥等。引申為經典性著述。
高文典策 見“高文典冊”。
孤文斷句 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孤文只義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據《新唐書·鄭虔傳》載,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
橫僿不文 粗鄙沒有文化。
厚貌深文 見“厚貌深情”。
回文織錦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焙笠浴盎匚目楀\”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講文張字 謂講求文字工麗并張大其詞。
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義、文義。
揆文奮武 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笨讉鳎骸稗?,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br>流言飛文 猶言流言蜚語。
乃文乃武 贊美人文、武兼備。見乃武乃文。
乃武乃文 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F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潘文樂旨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于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焙笠蛞浴芭宋臉分肌敝该篮梦恼碌奈霓o與意旨。
旁文剩義 次要的文字和內容。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片文只事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軼事。
鋪采摛文 “摛”念chī。鋪陳文采。
強文假醋 謂假斯文。
強文浉醋 同“強文假醋”。
喬文假醋 假斯文;假道學。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并表達自己的愛意。亦作“琴心相挑”。
情文并茂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
人文薈萃 人才和文物眾多,并聚集在一地
入文出武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深文大義 深奧的大道理。
深文附會 見“深文傅會”。
深文傅會 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峻法 猶言嚴刑峻法。
深文巧詆 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于罪。
深文周內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
圣神文武 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
飾非文過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后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識文斷字 知曉文字。
識文談字 見“識文斷字”。
梳文櫛字 謂訓釋文字。
俗下文字 指為應付世事而寫的平庸的應酬文章。
遂非文過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通文達禮 謂有學問懂禮儀。
通文達理 謂有學問懂道理。
通文達藝 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通文調武 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同文共規 見“同文共軌”。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br>望文生訓 見“望文生義”。
文采風流 ①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②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文覿武匿 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br>文房四侯 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稱。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引文嵩《四侯傳》。
文房四士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物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藝 指琴、棋、書、畫。
文過其實 文辭浮夸,不切實際。
文過遂非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文籍先生 稱熟悉文獻典籍的人。
文奸濟惡 掩飾奸詐,助長惡行。
文江學海 比喻文章和學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文經武略 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文經武緯 ①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
文君司馬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辱,才被迫認親。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后人用
文婪武嬉 謂文武官員習于安逸,貪婪成性。
文期酒會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文人墨客 見“文人墨士”。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學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山會海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文身斷發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
文身剪發 見“文身斷發”。
文身翦發 見“文身斷發”。
文深網密 用法嚴刻,法網嚴密。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文似其人 文章的風格與作者本人相似。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苯桶褞壮邭堝\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苯偷奈牟艔拇舜蟛蝗缜?。
溫文儒雅 猶言溫文爾雅。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文無加點 見“文不加點”。
文武兼備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文武全才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3.帶問字的成語
不聞不問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不過問
不問不聞 聞:聽。不問也不聽。形容對事情不關心,很冷淡
采風問俗 風:歌謠;俗:風俗。采集歌謠,訪問風俗
訪親問友 訪:拜訪;問:問候。指拜訪親朋好友
撫躬自問 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不恥下問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敢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問青紅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聞問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打破沙鍋問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吊死問疾 吊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
反躬自問 躬:自身;問:檢查?;剡^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撫心自問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呵壁問天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問則裕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捫心自問 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怎么樣。指自己反省。
明知故問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刨根問底 比喻追究底細。
求田問舍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三推六問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
求神問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難,求神鬼幫助,或靠卜卦解決。
入境問禁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入門問諱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么忌諱。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后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問心無愧 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舍求田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無人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問寒問暖 形容對別人的生活很關心。
問道于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問長問短 仔細地問,表示關心。
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噓寒問暖 噓寒:呵出熱氣使寒冷的人感到溫暖;問暖:指問寒問暖。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
興師問罪 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伙人去上門責問。
尋消問息 尋、問:打聽。打聽消息。
一問三不知 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
懸壺問世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載酒問字 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
質疑問難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于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執經問難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后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不問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問聞 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此問彼難 這個詰問,那個責難。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
反身自問 見“反躬自問”。
訪貧問苦 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六問三推 謂反復審訊。
攀花問柳 見“攀花折柳”。
入邦問俗 見“入國問俗”。
入竟問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鄉問俗 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里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十死不問 謂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
投石問路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問安視寢 見“問安視膳”。
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問官答花 謂答非所問。
問柳評花 比喻狎妓。
問柳尋花 ①玩賞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問柳尋花”謂狎妓。
問寢視膳 見“問安視膳”。
問十道百 猶言問一答十。
問天買卦 求問上天以卜吉兇。
問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尋根問底 見“尋根究底”。
詢根問底 謂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
以口問心 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有問必答 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
追根問底 見“追根究底”。
打破砂鍋問到底 〖解釋〗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盤根問底 〖解釋〗盤:仔細查問;問:尋問。盤問、追究事情的根由。
問鼎輕重 〖解釋〗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4.帶穩字的成語
安安穩穩 形容十分安定穩當。
四平八穩 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后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十拿九穩 比喻很有把握。
穩吃三注 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穩扎穩打 扎:安營。穩當而有把握地打擊敵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驟地工作。
穩操左券 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雙方格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常用作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穩操勝算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穩坐釣魚船 比喻不管發生什么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穩操勝券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券: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穩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調良穩泛 馬匹調良,行船穩泛。謂路途平安。
十成九穩 謂相當穩妥可靠。
十拏九穩 見“十拿九穩”。
穩步前進 按適當的步驟推進工作。
枕穩衾溫 形容生活舒適安逸。
任從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立場不穩
穩穩當當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問的開頭的成語
問的開頭的成語 :
問長問短、
問心無愧、
問官答花、
問罪之師、
問羊知馬、
問心有愧、
問一答十、
問天買卦、
問鼎輕重、
問安視膳、
問鼎之心、
問牛及馬、
問一得三、
問鼎蒼穹、
問道于盲、
問十答十、
問鼎中原、
問十道百、
問諸水濱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求“問安視膳”的解釋
wèn
ān
shì
shàn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抖Y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钡涔食鎏?br>《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br>近義詞
問寢視膳
英文翻譯
inquire
about
health
of
one’s
parents
and
watch
them
at
meals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成語舉例:太子當雞鳴而起,問安視膳。(《資治通鑒
唐紀文宗開成二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子女侍奉父母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周文王為世子時,他特別孝順父母,每天三次去陪侍父母,早晨公雞剛打鳴就穿好衣服到父母的寢門外,問侍從昨日父母的就寢情況,然后陪父母早餐,在席間他問父母寒暖情況,飯后問飲食情況。他堪稱孝順父母的楷模。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關于視的成語有哪些
關于視的成語有哪些 :
視而不見、
視同陌路、
熟視無睹、
虎視眈眈、
等閑視之、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混淆視聽、
淆亂視聽、
高視闊步、
一視同仁、
以郄視文、
左顧右視、
視其所使、
司空不視涂、
迷惑視聽、
長生久視、
邈處欿視、
高顧遐視、
狼貪虎視、
顯處視月、
視同一律、
視如珍寶、
收視反聽、
目不茍視、
坐視不顧、
視死若生、
目不旁視、
禽息鳥視、
相視無言、
聽聰視明、
龍驤虎視、
視如草芥、
耳視目聽、
視如己出、
視如畏途、
十目所視、
刮目而視、
矯首昂視、
視同兒戲、
束手坐視、
自視甚高、
視富如貧、
瞠目而視、
一暝不視、
視如拱璧、
目不妄視、
金鑾視草、
一瞑不視、
相視莫逆、
視溺不援、
視同秦越、
內視反聽、
熟視不睹、
漠然視之、
耽耽虎視、
越瘠秦視、
眩視惑聽、
視為畏途、
虎視耽耽、
視同拱璧、
人己一視、
視為知己、
相視而笑、
視丹如綠、
視若無睹、
煙視媚行、
近視看匾、
正視繩行、
側目而視、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目不給視、
問安視膳、
雄視一世、
眄視指使、
視如糞土、
鷹視狼顧、
目不轉視、
蹇視高步、
坐視不理、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不知其子視其父、
鷹瞵鶚視、
收視返聽、
私視使目盲、
井中視星、
視如寇仇、
一視之仁、
目無流視、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視同路人、
虎視鷹揚、
視為寇讎、
視遠步高、
鳳嘆虎視、
逖聽遐視、
惟力是視。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鱔始鱔終是什么意思
鱔同善,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形容辦事認真。
出處:《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br>譯文:妖(夭)、老、始、終,我們都要善待。夭,少年,少年你要好好對待,跟著老年你也要好好對待,開始的時候你要好好對待,臨終的時候,你更要好好對待。所以,夭、老、始、終,都不必介懷!
擴展資料
善始善終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家境貧寒的陳平愛好道表法里的黃老之術,他擔任過魏王咎的太仆,項羽的都尉,劉邦的軍中尉。他獻計使項羽疏遠謀士范增,漢朝建立后,他被封為曲逆侯,歷任惠帝、呂后、文帝三朝丞相,他能應付各種情況并能善始善終。
近義詞:慎終如始
解釋:慎:謹慎;如:象。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br>譯文:做事情如果到結束時仍如開始時那么慎重,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告誡人們做事應謹慎小心,堅持始終如一,才不致功敗垂成。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關于問的成語有哪些
置之不問: 置:放著;之:代詞。放在那兒不管尋根問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同“尋根究底”。詢根問底: 指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問寒問暖: 形容關懷體貼備至。問長問短: 問:詢問。仔細地問,表示關心。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問舍求田: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十死不問: 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三推六問: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蜚蓬之問: 蜚:通“飛”;蓬:蓬草。比喻無根據的傳聞吊死問生: 吊:吊祭;問:問候,慰問。吊祭死者,慰問活人答問如流: 答:回答。形容答對流暢載酒問字: 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質疑問難: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于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執經問難: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后多指弟子從師受業。追根問底: 追究底細。同“追根究底”。以口問心: 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尋消問息: 尋、問:打聽。打聽消息。懸壺問世: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問安視寢: 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問官答花: 指答非所問。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帶有安字 四個字成語,
帶有安字的四個字成語有六畜不安,六神不安,坐臥不安,安不忘危,安身樂業。
一、六畜不安[ liù chù bù ān ]
1. 【解釋】:六畜:牛、馬、羊、豬、雞、狗。牲畜也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很厲害。
2. 【出自】: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四回:“人家結發夫妻過的太太平平和和氣氣的日子,要我去擾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連我也把個小命兒送掉了,圖著什么呢?”
3. 【示例】:她在大人面前還是這樣。那在家里是簡直鬧得~。 ◎魯迅《彷徨·離婚》
二、六神不安[ liù shén bù ān ]
1. 【解釋】: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2. 【出自】: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三十二:“凡人臥,頭邊勿安放火爐,令人六神不安?!?br>3. 【示例】:今有蔡順的母親,病枕在床,俺家宅~。 ◎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
三、坐臥不安[ zuò wò bù ān ]
1. 【解釋】: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2.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br>3. 【示例】:一連數日,神思恍惚,~。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六
四、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
1. 【解釋】: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2. 【出自】:《周易·系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禮,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br>3. 【示例】:何小姐是從苦境里過來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這份人家,立番事業。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五、安身樂業[ ān shēn lè yè ]
1. 【解釋】:指安穩快樂地過日子。
2. 【出自】:《紅樓夢》第六五回:“倘或一日他知道了,豈肯干休?勢必有一場大鬧。你二人不知誰生誰死,這如何便當作安身樂業的去處?”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求一個成語;什么奉什么安
是不是打錯啦?是國泰民安吧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問安視膳”擴展: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造句:太子當雞鳴而起,問安視膳。(《資治通鑒 唐紀文宗開成二年》)
成語用法:問安視膳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子女侍奉父母。
成語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北緝热輥碜詆yjslw.com
成語讀音:wèn ān shì shàn
英文翻譯:inquire about health of one's parents and watch them at meals
近義詞:問寢視膳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注音:ㄨㄣˋ ㄢ ㄕˋ ㄕㄢˋ
成語解釋: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簡拼:WASS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繁體成語:問安視饍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