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徙成都”的成語故事
“三徙成都”的成語故事:
相傳堯舜禹時期,舜在沒有成為首領前,一心為公,受到百姓的愛戴。他第一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邑,第二次搬遷時,跟隨他走的人有一個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遷時,足有一個國家那么多。后來他被堯推舉為繼承人帶三開頭的成語
三更半夜
三陽開泰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紙無驢
三十六行
三人成虎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皇五帝
三綱五常
三差五錯
三番兩次
三百六十行
三牲五鼎
三番五次
三足鼎立
三朝元老
三寸不爛之舌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災八難
三教九流
三言兩語
三差兩錯
三貞九烈
三翻四覆
三宮六院
三遷之教
三拳兩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寸金蓮
三角戀愛
三只手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三腳貓
三過家門而不入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尺童子
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句不離本行
三跪九叩
三家村
三腳兩步
三年五載
三親六故
三親六眷
三山五岳
三省吾身
三思而行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不知
三寸之舌
三長兩短
三姑六婆
三顧茅廬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三平二滿
三推六問
三六九等
三位一體
三朋四友
三人為眾
三天兩頭
三五成群
三妻四妾
三下五除二
三從四德
三頭六臂
三魂七魄
三街六巷
三心二意
三月不知肉味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緘其口
三拳不敵四手
三思而后行
三過其門而不入
三余讀書
三三兩兩
三茶六飯
三十而立
三頭六面
三吐三握
三首六臂
三三四四
三獸渡河
三頭六證
三徙成都
三日新婦
三老四少
三臡八菹
三婆兩嫂
三期賢佞
三顧草廬
三尸五鬼
三親四眷
三清四白
三沐三熏
三求四告
三拳二腳
三街六市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誰能具體介紹一下成都?
成都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積和丘陵、山地面積幾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區位于成都平原東部,自古就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因此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宮辦學堂——石室學堂(今石室中學)。在唐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時期,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等流寓成都,創作了大量吟誦成都風物的詩詞歌賦,并留下眾多文化遺跡。 成都最好玩的地方 最具魅力的歷史文化景區: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青羊宮、文殊院; 最具魅力的茶館/咖啡廳: 順興老茶館、陜西會館茶坊、良木緣、三藝館; 最具魅力的自然景區: 西嶺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臺山、石象湖生態風景區;最具魅力的特色街:春熙路、琴臺路、洛帶鎮老街、邛崍文君古街、雙流弘民美食城、都江堰市濱河路特色街區; 最具魅力的購物場所: 成都國美、成都蘇寧、成都伊藤洋華堂、成百永樂、成都太百春熙新館; 最具魅力的健身場所: 四川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龍泉陽光體育城、冠軍之夜、成都棋園、浩沙健與美健身俱樂部、成都市武侯區文體活動中心、金都澳瑞特、6250俱樂部; 最具魅力的休閑場所: 成都大衛營國際俱樂部、成都貝森休閑運動廣場、海蘭云天、成都閑舍浴足、成都宏橋保健、何日君溫泉水療; 最具魅力的度假村/農家樂: 青城山鶴翔山莊、南草坪、九峰山莊、銀榕園生態休閑中心、青城山五里長壽度假村、雍雅山房; 最具魅力的娛樂場所: 單行道俱樂部、天籟村歌城、都江堰消夏夜啤酒節品飲區、荷塘苑; 最值得信賴的旅行社: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成都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 上榜單位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評選活動,全面展示了成都娛樂休閑文化、旅游資源和城市面貌 去武侯祠旁邊的錦里,文殊坊.外地人來了一般要逛春熙路` 鐘水餃、酸辣豆花、賴湯圓、葉兒粑、泡粑 、甜水面、夫妻肺片、龍手、珍珠丸子、肥腸粉、冒血旺、水煮肉片、冰粉、雞絲涼面、涼串串、豆腐腦、韓包子、麻婆豆腐、擔擔面、蓮茸層層酥、涼粉 、醪糟、奶湯面和缽缽雞、黃粑、白糕 、龍眼包子 、蹺腳牛肉、架燒白肉、口水雞、玻璃燒賣、鍋魁 、蛋烘糕、炒龍蝦 龍手 春熙路南段68號 86676345 成都湯圓 石灰街5號 87764612 郭湯圓 北大街7號 86914881 賴湯元 總府街27號 86629034 悅宋風味小吃店 八寶街163號 86631791 綜合名小吃 人民北路二段318-320號 86641791 成都小吃店 羊市街17號 86641138 成都小吃城 上東大街134號 86672037 陳麻婆 西玉龍街197號 86627005 競成園(夫妻肺片) 總府街23號 86617171 夫妻肺片長順店 長順中街154號 86253359 夫妻肺片 上東大街132號 86672037 鐘水餃 提督街7號 86753402 韓包子 紅星巾路四段116號 86667191 韓包產商業場店 商業場特1號 86780784 成都餐廳 上東大街134號 86666085 市美軒 華興正街53-59號 86625892 盤飧市 華興正街62-63號 86750609 成都擔擔面 提督街41號 86744134遠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漸從川西北高原沿著岷江河谷遷徙到成都平原,他們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墾殖,創造了燦爛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當于夏代紀年的早期階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發達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源頭。西周時期,一些游牧部落開始從成都平原周邊高阜丘陵逐漸向平原水洼地區遷移。周朝末,蜀王開明九世從郫縣遷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來。成都羊子山土臺、十二橋的“干欄”式房屋遺址、商業街船棺遺址和金沙遺址,證明古蜀人活動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滅巴蜀,改蜀國為蜀郡,設成都縣(縣治在赤里街),作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張儀的建議,命令蜀守張若按咸陽格局興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區范圍不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區域,政治中心;西為“少城”,縣治,是商業及市民居住區,商業繁盛,是經濟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稱。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稱為“層城”或“重城”。這一格局或顯或晦地承續了兩千多年,成為中國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種類型。此后兩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從沒變過,城址沒有遷移,這在中國城市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間“移秦民萬家實之”,傳入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冶鐵技術,秦孝文王時,蜀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華陽國志》描述說:“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鼻亟y一六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成都蜀郡,轄十二縣。 漢承秦制,成都仍為蜀郡的治所。漢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時,以巴蜀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成都成為益州刺史的治所。在以后的兩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這一地位從未改變過。漢武帝時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礎上筑南小城,與之相對的蜀王城則稱為北小城,加上錦官城,三城連接成大城,稱為“新城”。西漢時期,成都絲織業盛況空前,設置錦官,其辦公處所日后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錦城之始。漢景帝時,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興學,開我國地方公辦學校之先河。此后出現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文學家和學者,司馬相如、揚雄和王褒代表了漢賦的最高成就,嚴遵的《老子指歸》奠定了道教的理論基礎,落下閎天文學成就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西漢后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萬戶,成為僅次于長安的中國第二大城市,稱為“揚一益二”。 到王莽篡時,益州改稱庸部,蜀郡改為導江郡。公孫述據蜀稱帝,以成都為國都(公元25~36年),轄十五縣。三國鼎立時,劉備統一巴蜀,建都于成都,劉備即位于武擔山之南。在以今青龍街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這個位置輪廓一直延續到解放前。三國時成都為益州郡制,轄七縣。 西晉(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國分為十九個州,成都仍益州,州治仍在成都。公元304年,入蜀避難的秦、雍流民首領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轄六縣。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消滅“大成”政,下令拆去成都少城。在公元582~592年間,隋蜀王楊秀沿著舊城,擴大西南面,重筑成都城,周圍四十里。這次筑城取土中,成摩訶池(今人民南路展覽館一帶。后為五代前后蜀的宮苑)。隋時成都為益州蜀郡治,轄十三縣。 唐朝(公元618~907年)先后置成都為州、郡、府。其間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東部曾被劃為蜀縣。唐玄宗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蜀縣改稱華陽縣,成都也改稱“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難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繁榮,當時有“揚一益二”之說,即天下城市,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詩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贊嘆:“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能及此間無?!惫?79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駢為加強防衛,又筑“羅城”。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磚石建造。城內有大街坊一百二十個。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據于成都,前后長達六十年之久,后被北宋所滅。其間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羅城之外,“發民丁十二萬修成都城”,增筑羊馬城,城周達四十二里。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墻上遍種芙蓉樹,一到秋天,四十里花開如錦,絢麗動人,稱之為芙蓉城,即今成都簡稱“蓉城”的來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為十五路,四川地區被劃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簡稱川峽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還是叫成都府,管轄成都、華陽兩縣。后李順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失敗后,成都府被降為益州。 唐宋時期,成都的造紙業、印刷業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北宋富商以紙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錢幣,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商業不斷發展,宋代成都產生了自由的集市。唐宋時期也是成都文學藝術發展的頂峰。李白、杜甫、陸游,以及高適、岑參、白居易、元稹、薛濤、劉禹錫、張籍、杜牧、李商隱、韋莊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傳后世的名篇佳作。音樂、歌舞、戲劇、繪畫已非常繁盛,有“蜀戲冠天下”之稱。成都大慈寺的壁畫被稱頌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設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省,治所先在重慶,不久移到成都。從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軍政長官治所。當時四川共轄九路,成都居路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為四道,成都劃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當時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設四川布政司,下轄八個府,成都是首府,管轄兩州十三縣。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朱元璋曾先后兩次命大將李文忠和藍玉以土筑成都城,后來都指揮使趙清用磚石重修成都大部城墻。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張獻忠部隊進入成都,改國號為“大西”,成都也改稱“西京”,蜀王府的宮殿一度成為張獻忠的皇宮。隨后清軍攻入四川,與張獻忠的大西軍作戰。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毀于戰火之中,一座繁華似錦的名都會五六年間竟斷絕人煙,成為麋鹿縱橫、虎豹出沒之地。 從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進入四川,史稱“湖廣填四川”經濟開始回升,成都也隨之逐漸恢復生氣。經過康熙、乾隆年間的兩次重建和擴建,一座宏偉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兩江環抱的舊城址之上。但是鴉片戰爭以后,隨著重慶的門戶開放和川江航運的開辟,成都在四川和西南的地位逐漸被重慶所取代。1911年源起成都的四川保路運動和武裝起義是辛亥革命的先導,為武昌起義的成功立下大功。 中華民國初年,裁廢道制,后廢府,成都仍為四川省治所在地。成都市的正式建置是在1928年。當時建立成都市政府,把成都、華陽兩縣的城區部分合并為成都市,成都、華陽兩縣只轄鄉區。這一大變革,改變了1000多年來兩縣分治一城的格局,是成都城向近代化邁進的開始??谷諔馉幈l后,四川成為抗戰的大后方,成都人民為這場民族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戰爭期間,全川出征和補充兵員總數達三百四十萬人,陣亡、負傷、失蹤者達六十四萬余人,約占全國總傷亡官兵數的20%,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許多都是成都人民的子弟。解放戰爭中,成都人民一方面掀起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一方面開展農村武裝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1949年成都市為四川省轄市。1950年成都市為川西行署區轄市,川西行署駐地。1952年成都市改由四川省直轄,為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地,并列為中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限,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 1983年5月,國務院決定,溫江地區(除廣漢、什邡兩縣外)并入成都市,實行市轄縣的體制。1990年以后先后實行了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市、建區。成都市現面積12390.6平方公里,2007年初全市戶籍人口1103萬人?,F轄9區(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龍泉驛、青白江、新都、溫江)、6縣(金堂、雙流、郫縣、大邑、蒲江、新津)、4市(都江堰、彭州、邛崍、崇州)。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一至十開頭的成語?
一擲百萬 一字不易 一字長蛇陣 一枕槐安 一枕黃梁 一座皆驚 一針見血 一紙空文 一字連城 一字千金 一擲千金 一柱擎天 一朝在手,便把令來行 一之謂甚 一字一板 一張一弛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一朝一夕
二三其德 二分明月 二龍戲珠 二話不說 二滿三平 二八佳人 二三其意 二姓之好 二三君子 二童一馬 二惠競爽 二缶鐘惑 二豎為虐 二缶鍾惑 二心兩意 二心三意
三心兩意 三心二意 三寫易字 三寫成烏 三下五除 三徙成國 三徙成都三綱五常 三告投杼 三更半夜 三宮六院 三分鼎足 三墳五典 三風十愆
四戰之國 四方輻輳 四海升平 四海飄零 四海皆兄弟 四肢百體 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四通五達 四通八達 四停八當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四體不勤 四體百骸 四書五經 四時之氣 四山五岳 四角俱全 四郊多壘 四荒八極 四海一家 四海為家 四海他人 四海九州 四分五剖 四紛五落 四分五落 四方之志 四方八面 四沖六達 四沖八達 四百四病 四面受敵 四面出擊 四面楚歌 四亭八當 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面八方 四馬攢蹄 四腳朝天 四清六活 四平八穩 四分五裂 四海鼎沸 四姻九戚 四海升平 四衢八街 四海波靜 四大皆空 四戰之地 四時八節 四時充美 四海承風 四不拗六
五步成詩 五彩繽紛 五車腹笥 五藏六府 五尺豎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毒俱全 五冬六夏 五大三粗 五短身材 五典三墳 五鼎萬鐘 五斗折腰 五風十雨 五方雜處 五方雜厝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羖大夫
六臂三頭 六畜不安 六塵不染 六出紛飛
六朝金粉 六出奇計 六畜興旺 六尺之孤
六尺之讬 六道輪回 六根清靜 六根清凈
六合之內 六街三陌 六街三市 六馬仰秣
六親不認 六趣輪回 六親無靠 六神不安
六神無主 六通四達 六韜三略 六通四辟
六問三推 六月飛霜
七縱七擒 七足八手 七嘴八舌 七嘴八張 七縱八橫 七子八婿
七支八搭 七貞九烈 七折八扣 七言八語 七行俱下 七相五公 七窩八代
七顛八倒 ①形容紛亂不堪。②謂失去常態。③猶言顛三倒四。④猶言懵頭轉向
七斷八續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七返還丹 見“七返丹”
七高八低 形容凹凸不平
七拱八翹 形容關系不和諧或心情不舒暢
七橫八豎 形容縱橫雜亂
七慌八亂 形容非常慌張混亂
七開八得 形容反反復復,十分周備
七孔生煙 同“七竅生煙”
七口八嘴 同“七嘴八舌”
七拉八扯 ①謂漫無邊際地閑談。②謂亂拉來一大堆人
七撈八攘 到處撈摸擾攘。形容思緒紛亂不寧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體衰
七老八十 形容年紀很大
八磚學士 八竿子打不著 八難三災 八萬四千 八面受敵 八纮同軌 八府巡按 八方支持 八窗玲瓏 八字沒一撇 八字打開 八珍玉食 八音迭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面張羅 八面圓通 八面瑩澈 八面威風 八面玲瓏 八面見光 八九不離十 八街九陌 八荒之外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方呼應 八斗之才 八拜之交 八百孤寒 八字沒見一撇 八音遏密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八仙過海 八面駛風 八方支援 八方風雨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之力 九閽虎豹,九間朝殿,九間大殿,九江八河,九九歸一,九九歸原,九烈三貞,九流賓客,九流三教,九牛一毫,九牛一毛,九衢三市,九仞一簣,九死一生,九霄云外,九行八業,九原可作,九蒸三熯,九州四海,九宗七祖
十字路頭 十字街口 十捉九著 十轉九空 十戰十勝 十載寒窗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以三字為開頭的成語接龍
1、 三戰三北_北面稱臣_臣心如水_水母目蝦_蝦兵蟹將 將飛翼伏_伏首貼耳_耳鬢斯磨_磨礱鐫切_切近的當 當家立事_事不過三 2、 三山五岳_岳岳磊磊_磊磊落落_落井下石_石火風燭 燭照數計_計合謀從_從流忘反_反正撥亂_亂瓊碎玉 玉成其事_事不過三 3、 三長兩短_短綆汲深_深讎大恨_恨相知晚_晚節不終 終始如一_一暴十寒_寒酸落魄_魄散魂飛_飛殃走禍 禍結兵連_連二并三 4、 三徙成都_都頭異姓_姓甚名誰_誰是誰非_非同小可 可想而知_知足不辱_辱國喪師_師直為壯_壯志凌云 云朝雨暮_暮四朝三 5、 三位一體_體貼入微_微言大義_義不容辭_辭尊居卑 卑辭厚禮_禮義廉恥_恥居人下_下坂走丸_丸泥封關 關懷備至_至死不渝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什么棄什么徙的四字成語
徙成語(10個):
曲突徙薪、
流離轉徙、
徙宅忘妻、
未焚徙薪、
三徙成都、
徙善遠罪、
枉突徙薪、
東飄西徙、
東徙西遷、
移天徙日
沒有你說的那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三徙成都形容一生肖,是哪一個。急著要解釋
三徙成都的意思: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圣 繁體字為 圣。圣 含有 王,即一方之首領。生肖之首為 鼠。生肖 :鼠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請問四川成都在中國古代歷朝里分別叫什么名字?
成都的由來:周末,蜀王開明九世從郫縣遷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來。
成都別名:蓉城、錦官城、龜城
蓉城:
成都又名蓉城,得名于一種蓉樹,樹干并不高大,而枝繁葉茂。每到秋日花開,宛若芍藥牡丹狀,一樹繁麗,滿身錦秀。五代時,后蜀主孟永倡令遍植于成都城墻,遂蔚為景觀。秋日登高賞芙蓉亦成了成都人的一種習俗,蓉城之名由此而來。
“木芙蓉(荷花是水芙蓉)”原產中國西南部,分布范圍較廣。四川成都栽培極盛,故成都有“蓉城”之稱?!冻啥加洝吩浻小懊虾笾饔诔啥汲巧希榉N芙蓉。每至秋,四十里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云??梢姵啥荚灾曹饺赜兄凭玫臍v史。
錦官城:
史載,從秦國、蜀漢一直到唐宋,政府都在成都設置一種管織錦工業的官員,名叫“錦官”。李劫人先生也把當時成都織錦工業所在地稱為“特別工業區”,它的廠房建在緊臨“流江”的一片開闊地上。關于錦官城的選址,目前沒有文獻記載為何要選在流江之岸,但根據錦緞“濯其中(流江)則鮮明,濯它江則不好”推斷,當時的人們一定經過了許多次實驗,最后才弄清流江的水質有利于濯錦。劉禹錫《浪淘沙》之五記載當時流江沿岸濯錦的情形說:“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這情形確實叫人羨慕。春天的流江兩岸,集中了數以千計的成都美女,她們全都長得閉月羞花,手臂像蓮藕一樣白皙。她們用纖纖玉手將一匹匹新出的錦緞放到江水中濯洗,紅燦燦的“鴛鴦錦“把整條江都映紅了。在錦官城的大街小巷,織錦工人搭起各式各樣的架子用來晾曬織錦。那些五顏六色的錦緞在風中自由地飄蕩,流動的色彩把成都映得海市蜃樓般壯麗。滿城的人鬢上插花,穿著繡衣,四處游樂,簡直是“滿街珠翠,千萬紅妝”(韋莊《怨王孫》)。
龜城:
據說還是在戰國時期,秦將張儀領兵滅了古蜀國后,就在成都這個地方建城。但城墻總是筑不好,后面一段還沒筑好,前邊的那段就垮了,弄得張儀毫無辦法。一天晚上,張儀正在思考筑城的良方時,突然發現一只大龜在前邊爬,他覺得有趣,就跟了過去。龜越爬越快,張儀最后只得跑步才能跟上。跑呀跑呀,張儀跟著那只烏龜又來到了原來的地方。張儀靈機一動,到天明以后,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三徙成都的故事,成語故事
相傳遠古時代,堯帝十分賞識享有盛譽的草民舜,把他從下層提拔起來,并打算把帝位禪讓給他。但堯帝有兒子丹朱在,舜本不愿接受禪讓。為了把機會讓給丹朱,舜便偷偷離開了帝都,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住了下來。沒想到跟著他遷移的,競有十萬之眾。舜本想擺脫民眾,以免招搖,這樣反而違背了他遷移讓位的初衷,便又悄悄搬了兩次家??墒?,他遷到哪里,人們就跟到哪里;他所到之處,不管多么偏僻,只要他住下來,那里很快就會自然而然變成熙熙攘攘的熱鬧都邑,人們都是自動聚居在他的身邊,情愿做他的臣民。就這樣,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大舜終于接受了堯帝的禪讓。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三徙成都”擴展:
成語注音:ㄙㄢ ㄒ一ˇ ㄔㄥˊ ㄉㄡ近義詞:三徙成國
成語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造句: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且凡圣人,有損己為世,表行顯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br>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用法:三徙成都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讀音:sān xǐ chéng dōu
成語解釋: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簡拼:SXCD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