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巧若拙”的成語故事
“大巧若拙”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說:“最圓滿的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永不枯竭。最充實的好似空虛,可是它的作用永無終極。最正直的好似彎曲,最靈巧的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會辯說。疾走能戰勝寒冷,安靜能克服暑熱?!?br>大巧若拙是何意·出自于哪?
“大巧若拙”比喻正直靈巧的人,不自我炫耀,表面上好像很笨拙。此典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崩献?,姓李名耳(也有人認為姓老名聃),是和孔丘生于同一時代即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著有《老子》一書,共八十一章(關于老子的姓名及《老子》一書是不是老子所著,歷來有爭議,本書《老子》為老子所著)。此書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過程,包括某些樸素的辯證法,內容涉及政治、軍事和日常生活?!独献印返谒氖逭率抢献尤松摰囊徊糠?。在這一章里,老子運用樸素的辯證觀點指出:有道德修養的人,其言行的實質和表現出的現象未必都是一致的。他說:大的成就好像虧缺,但它的用處是不會失敗的。大的充實好像空虛,但它的用處是不會窮盡的。大的正直好像彎曲。大的靈巧好像笨拙。大的辯才好像語言遲鈍。大的得利好像虧本。在生活方面,活動可以戰勝寒冷,靜止能夠戰勝炎熱。在政治方面,清而無欲,靜而無為,可以做天下的君長。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書法到底“巧”好,還是“拙”好
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辟,對整個藝術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可寫得丑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于人、奴顏婢膝之態,尋求內在的美。寧追求松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重劍無鋒大巧若拙什么意思
就是說技藝達到一定境界后就不需要特別多的技巧去修飾,直接表現重點核心部分吧。如神雕俠侶中楊過斷臂后改用重劍,原本需要幾劍才能完成的招式直接融為一體化為一式。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是什么意思?
’大巧若拙’是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讀音] ? ?[ dà qiǎo ruò zhuō ]
[釋義] ??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造句] ??語言達到如此“大音稀聲,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謂難得。
[出處]?《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蓖蹂鲎ⅲ骸按笄梢蜃匀灰猿善?;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br>[近義詞] ? 1.大智若愚。2. 大直若屈。
[反義詞] ? 1.不可一世。2. 愚不可及。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許多才華出眾的人,在處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時候,讓自己顯得很傻很遲鈍,很吃虧的樣子,但是在事關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卻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蘇軾《賀歐陽修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br>譯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膽怯的樣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來形容現實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調、厚積薄發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敝 ; 大 盈 若 沖 , 其 用 不 窮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辯 若 訥 。 躁 勝 寒 , 靜 勝 熱 , 清 為 天 下 正 ?!?br>譯文:最圓滿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會敗壞。最充實好似空虛,可是它的作用不會窮竭。最正直好似枉屈,最靈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會辯說。急走能戰勝寒熱,安靜能克服暑熱。無為清靜可以做天下的首領。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顯露自己的人。
擴展資料:
大智若愚的歷史故事
《宋史》 記載,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人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干脆斗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
侍衛在旁看著實在不像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個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炭秩f分。連忙進言請罪。宋太宗看著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 , 記不起這件事了?!?br>就這樣,宋太宗既不處罰。也不表態,裝裝糊涂,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不失領導的尊嚴,而又保全了下的面子。以后,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臣更會為其傾犬馬之勞,這是大智若愚的最佳體現。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分別是什么意思?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亦作“大直若詘”。?
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大辯若訥: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名稱:大直若屈?
拼音:dà zhí ruò qū?
出處:《后漢書荀淑傳論》?
釋義: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亦作“大直若詘”。?
近義詞:大巧若拙?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及后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br>名稱:大巧若拙?
拼音:dà qiǎo ruò zhuō?
出處:《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br>釋義: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名稱:大辯若訥?
拼音:dà biàn ruò nè?
出處:《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釋義: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在中國窗中的意思?
大巧若拙在中國窗中的意思?大巧若拙在中國窗中的意思?大巧若拙在中國窗中的意思?就這個意思啊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什么意思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拼音dà qiǎo ruò zhuō dà biàn ruò nè ,若:似。拙:笨拙。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 真正聰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的后半句
《道德經》之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盈若沖,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 什么意思?
意思是: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以及第四十五章,其內容分別為:
1、第四十一章原文內容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2、第四十五章原文內容: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擴展資料: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道德經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解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器晚成
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 釋 若:好像。才智出眾的人表面看來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詞 目 大巧若拙 發 音 dà qiǎo ruò zhuō 釋 義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詞目 大器晚成 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釋義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大音希聲其意思簡單說就是,最大的聲音我們往往聽不見,最大的形象我們往往看不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是什么意思
大巧若拙釋義: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拼音] [dà qiǎo ruò zhuō] [出處] 《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蓖蹂鲎ⅲ骸按笄梢蜃匀灰猿善?;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大巧若拙,書法到底“巧”好,還是“拙”好
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辟,對整個藝術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可寫得丑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于人、奴顏婢膝之態,尋求內在的美。寧追求松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大巧若拙”擴展:
成語簡拼:DQRZ讀音糾正:拙,不能讀作“chū”。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其他翻譯:<拉>Aqua profunda est quieta. <意>Acqua cheta rovina i ponti.
錯字糾正:拙,不能寫作“絀”。
成語讀音:dà qiǎo ruò zhuō
造句:語言達到如此“大音稀聲,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謂難得。
英文翻譯:A great intelligent man looks dull.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用法:大巧若拙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近義詞:大智若愚
反義詞: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解釋: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卻好像很笨拙。
成語出處: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注音:ㄉㄚˋ ㄑ一ㄠˇ ㄖㄨㄛˋ ㄓㄨㄛ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