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字的成語「守瓶緘口」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守瓶緘口”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以守開頭的成語、瓶的成語、成語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守字開頭的成語、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緘口成語、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守瓶緘口”的詞條資料
2:以守開頭的成語
3:瓶的成語
4:成語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
5:守字開頭的成語
6: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
7:緘口成語
成語“守瓶緘口”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SPJK
成語注音:ㄕㄡˇ ㄆ一ㄥˊ ㄐ一ㄢ ㄎㄡ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守口如瓶、緘口如瓶
成語出處:清·李漁《憐香伴·鞅望》:“你把姻緣簿徼,你把相思帳銷,我從今守瓶緘口,免被人嘲?!?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成語解釋:猶言守口如瓶。謂閉口不言。
成語用法:守瓶緘口作謂語、定語;形容說話謹慎。
英文翻譯:as secret as the grave
成語“守瓶緘口”的擴展資料
1. 以守開頭的成語守財奴守先待后守分安常守口如瓶守土有責守望相助守株待兔守正不回守正不撓守正不橈守正不阿守瓶緘口守約施博守約施搏守經達守缺抱殘守節不移守身如玉守道安貧守闕抱殘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2. 瓶的成語
半瓶子醋瓶墜簪折守瓶緘口舊瓶新酒瓶罄罍恥金瓶落井瓶沉簪折挈瓶之智挈瓶之知守口如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3. 成語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
守口如瓶詳細釋義: 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出 處唐·道世《諸經要集·擇交部·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例 句凡是重要的會議內容,他一向~,從不亂說。近反義詞近義詞噤若寒蟬 默默無言 諱莫高深 諱莫如深 緘舌閉口 秘而不宣沉默寡言 言必有據 守瓶緘口 一諾千金 默不作聲 緘口不言張口結舌 三緘其口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4. 守字開頭的成語
守望相助,守身如玉,守株待兔,守口如瓶,守分安命,守約居窮,守法奉公,守文持正,守成保業,守約施搏,守正不移,守常不變,守株緣木,守經據古,守死之志,守節不回,守土有責,守瓶緘口,守節不淫,守時力民,守經達,守先待后,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5. 守口如瓶是什么意思
守口如瓶的意思是: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自】: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br>富弼說過“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這樣的話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說話謹慎
【近義詞】噤若寒蟬、默默無言、諱莫高深、諱莫如深、緘舌閉口、秘而不宣、沉默寡言、言必有據、守瓶緘口、一諾千金、默不作聲、緘口不言、張口結舌、三緘其口
【反義詞】說長話短、和盤托出、信口雌黃、喋喋不休、說長道短、吐露心腹、夸夸其談、滔滔不絕、心直口快、脫口而出、合盤托出、沖口而出、口若懸河、言多必失、暢所欲言、口無遮攔、盡情吐露、信口開河
擴展資料
1、守口如瓶的近義詞
默不作聲
【解釋】: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自】: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昭傳》:“秘而不露,使得志,非計之上?!?br>保守秘密不肯宣布,使孫稱心如意,這不是好的計策。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對事情保密
2、守口如瓶的反義詞
信口雌黃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涂抹后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自】: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王衍,字夷甫,能說會道,對事情有不滿意的,就不顧事實隨口亂說,人們都說他信口雌黃。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公益成語:www.5dyx.cn
6. 緘口成語
緘口成語是“緘口不語”。形容不愿說話或不敢說話。
擴展內容:
釋義:緘:封。閉上口不說話。
出處:唐代詩人杜荀鶴的《聞子規》: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啼得血流無用處, 不如緘口過殘春。
使用頻率:很少使用
示例
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明史·何遵傳》
商民工匠,見諸官紳,皆緘口不言,恐犯當道之怒,禍生不測云。--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
因陛下天威莫測,使耿介者緘口不言。--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
她只有緘口不言,把憤怒、把委屈、把由病引起的虛弱一古腦朝肚里吞。--及容《饑餓荒原》二七
辨析
【近義詞】:緘口無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反義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形容沉默不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緘口不語來自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