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字結尾的成語「黃口小兒」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黃口小兒”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古代的黃口指的是幾歲、黃口小兒是不是成語、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等
目錄索引:
1:成語“黃口小兒”的詞條資料
2: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
3:古代的黃口指的是幾歲
4:黃口小兒是不是成語
5: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
成語“黃口小兒”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HKXE
成語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ㄒ一ㄠˇ ㄦ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黃口孺子
成語出處:唐 許碏《題南岳招仙觀壁上》詩:“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成語解釋:黃口:兒童;小兒: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成語用法:黃口小兒聯合式;作賓語;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成語造句:其中自然有古典,為“黃口小兒”所不知。(魯迅《華蓋集續編 古書與白話》)
英文翻譯:sucking child <infant>
俄文翻譯:желторотый юнец
成語“黃口小兒”的擴展資料
1. 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謎底 李十八 是木黃口小兒 是子合起來是謎底 李
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2. 古代的黃口指的是幾歲
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發展語義為無知的年輕人,用以譏諷他人年幼無知。亦作“黃頷小兒”、“黃口小兒”、“黃口小雀”。
擴展資料:
甲骨文的兒描繪的是一個幼子的形象,小兒的天靈蓋尚未閉合,依據這一特征,甲骨文字形便在人形之上,加上了凹陷的頭部,來提示是人的兒童階段。字形發展到小篆,下部人形的手臂與身體離析開來,寫成了“兒”。
孔子和戴侗都認為,人形處于下部變作“兒”是出于字形協調考慮的結果。簡化字省去了原本作為小兒特征的頭部,只留下原本是人形的“兒”,就成了今天的字形。
古代戶役制度指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的兒童,皆泛稱為“黃口”,所以人們常用“黃口小兒”,來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我們現在的“兒子”指男孩,但“兒子”本來是不分男女的。《漢書·高帝紀上》記錄了劉邦做亭長時的一個小故事:有個老者找呂后討水喝,認為呂后及她的兩個孩子都有富貴相,劉邦聽后,追上老者想問清楚緣由。
老者看了劉邦的面相后說:“鄉者夫人兒子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币馑际莿偛盼铱促F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簡直是貴不可言!就是后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皆似君”說明這里的“兒子”指的是呂后的一雙兒女。正因為“兒子”本來不分男女,所以古代曾有男兒子,女兒子之分,類似于我們現在說的男兒、女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3. 黃口小兒是不是成語
黃口小兒huáng kǒu xiǎo ér[釋義] 黃口:兒童;小兒: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語出] 唐·許碏《題南岳招仙觀壁上》詩:“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盵近義] 黃口孺子[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例句] 其中自然有古典,為“~”所不知。(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
摘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4. 十八個黃口小兒組成是一個什么字呢?
謎底 李十八 是木黃口小兒 是子合起來是謎底 李
內容來自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