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失之東隅」的成語故事
“失之東隅”的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派大將馮異與鄧禹去圍剿赤眉農民起義軍,鄧禹與義軍交戰后不幸損兵折將,馮異命令部隊加強防御,收攏潰散的散兵,同時派軍裝成赤眉軍打入其內部,結果大獲全勝。朝廷下文書表彰他們的戰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之東隅的下一句是什么?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釋義: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出自:南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白話文: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梢哉f是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擴展資料
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劉秀大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收之桑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F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br>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擴展資料:
近義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英語: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
出自: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禍端呢?”
家里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的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
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如圖所示:失之東隅,是什么意思?
—— 失之東隅【解釋】東隅:日出的地方。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境鎏帯磕铣に巍し稌?lt;後漢書·馮異傳>。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F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br>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用法:?作賓語、分句;用于勸誡人。
擴展資料:
近義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英語: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也作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
出自: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禍端呢?”
家里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的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
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如圖所示:失之東隅,是什么意思?
—— 失之東隅【解釋】東隅:日出的地方。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境鎏帯磕铣に巍し稌?lt;後漢書·馮異傳>。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失之東隅的下一句是什么?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釋義: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出自:南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白話文: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梢哉f是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擴展資料
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
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劉秀大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收之桑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失之東隅”擴展:
成語用法:失之東隅偏正式;作分句;常與收之桑榆連用。成語注音:ㄕ ㄓ ㄉㄨㄥ ㄩ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早上丟失了(晚上又收回來);比喻開始失?。ㄗ詈笕〉贸晒Γ?br>錯字糾正:隅,不能寫作“于”。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近義詞:有失有得
成語簡拼:SZDY
成語讀音:shī zhī dōng yú
造句:但是失之東隅,還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補牢,還未為晚。孫中山《黨員不可存心做官發財》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反義詞:得不償失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讀音糾正:隅,不能讀作“ǒu”。
英文翻譯:suffer a loss in one place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