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辭罰罪怎么翻譯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奉辭罰罪”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與"奉"有關的成語有哪些?、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步伐的伐是什么意思、形容認罪的成語、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近者奉辭伐罪 什么意思、近者奉辭伐罪辭的意思求翻譯:劉備為漢中王上的第一道表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寇難,什么師什么罪成語有關于當場懲罰人的成語罪字結尾的成語,罪字在后面的成語根據齊師伐我的伐寫一個成語步伐的伐是什么意思有關于當場懲罰人的成語文言文翻譯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奉辭罰罪”的詞條資料
2:與"奉"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3: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
4:步伐的伐是什么意思
5:形容認罪的成語
6: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
7:近者奉辭伐罪 什么意思
8:近者奉辭伐罪辭的意思
成語“奉辭罰罪”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FCFZ
成語注音:ㄈㄥˋ ㄘˊ ㄈㄚˊ ㄗㄨㄟ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奉辭伐罪
成語出處:《尚書·大禹謨》:“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辈躺蚣瘋鳎骸胺畹壑o,罰苗之罪?!闭怨娉烧Z網:www.5dyx.cn
成語解釋: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成語用法:奉辭罰罪作謂語;指討伐有罪的人。
英文翻譯:take punitive action on righteous grounds
成語“奉辭罰罪”的擴展資料
1. 與奉有關的成語有哪些?奉辭伐罪 ?讀音:[fèng cí fá zuì] ?指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
奉公克己 ?讀音:[[fèng gōng kè jǐ] ?指嚴以律己,一心為公。
奉令承教 ?讀音:[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奉:遵從;承:接受。遵從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別人的命令、意圖去辦事。
奉若神明 ?讀音:[fèng ruò shén míng]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奉命惟謹 ?讀音:[fèng mìng wéi jǐn]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赤心奉國 ?讀音:[chì xīn fèng guó]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趨時奉勢 ?讀音:[qū shí fèng shì] ?迎合時尚,依附勢。多用作貶義。同“趨時附勢”。
恕不奉陪 ?讀音:[shù bù fèng péi] ?對不起,我不能陪伴你了。
口體之奉 ?讀音:[kǒu tǐ zhī fèng] ?奉:奉養。指衣食方面的奉養。
奉辭罰罪 ?讀音:[fèng cí fá zuì] ?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奉公如法 ?讀音:[fèng gōng rú fǎ]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為圭璧 ?讀音:[fèng wéi guī bì] ?圭璧:玉器,指非常有價值的東西。尊重有價值的東西。
奉為楷模 ?讀音:[fèng wéi kǎi mó] ?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種事物當作榜樣。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2. 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
負荊請罪
釋義: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后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傲H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br>出處譯文: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卑鄙下賤的人;想不到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擴展資料:
典故: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墒巧滔嗳鐓s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3. 步伐的伐是什么意思
伐
cut down; strike;
伐
fá
〈動〉
(1)
(會意。從人,從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砍殺)
(2)
同本義 [kill]
伐,擊也。――《說文》
伐,殺也。――《廣雅》
為酒醴,伐豚羔,舞長袖。――宋·蘇轍《太白山祈雨詞》
(3)
又如:伐祭(砍頭祭天);伐殺(殺戮)
(4)
砍伐 [hack;fell;cut down]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坎坎伐檀兮。――《詩·魏風·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伐薪燒炭南山中。 ――白居易《賣炭翁》
(5)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燒炭);伐薪(砍柴)
(6)
討伐,進攻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attack]
齊師伐我。――《左傳·莊公十年》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
(7)
又如:口誅筆伐;伐叛(討伐叛逆);伐罪吊民(討伐有罪的君主,撫慰受難的百姓)
(8)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brag about]
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記·淮陰侯列傳》
(9)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伐功矜能(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10)
敗壞,損傷 [damage]
重被猛術。國本必伐。――宋·秦觀《治勢下》
(11)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殘害性命);伐生(殘害生命)
(12)
打破、挫敗 [defeat;frustrate;baffle]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孫子·謀攻》
(13)
敲擊 [knock]
征人伐鼓。――《詩·小雅·采芑》
(14)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15)
引申為開鑿 [dig]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韓愈《汴州東西水門記》
(16)
批評,責備 [criticize;blame]
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禮。――王充《論衡·問孔》
(17)
又如:口誅筆伐
伐
fá
〈名〉
(1)
通“閥”。功勞,功業 [merit]
晉侯使卻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左傳·成公十六年》。杜預注:伐,功也。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漢書·車千秋傳》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項羽本紀》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2)
如:伐閱(功績和資歷)
(3)
畎上高土 [ridge soil]
匠人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畎。――《周禮》
伐柯
fákē
(1)
[follow a principle]∶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則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
(2)
[matchmaker]∶指做媒
伐木
fámù
[woodcutting;lumbering] 采伐林木
伐檀
fátán
[Fatan] 篇名?!对娊洝防锏脑?通常拿開頭一句里的兩個字作為全詩的題目。檀,檀樹,木質堅實,古代用作制造車子的材料
伐罪
fázuì
[uprising;attack the tyrant and relieve the people of their sufferings] 討伐有罪的人
吊民伐罪
近者奉辭伐罪。――《資治通鑒》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伐
fá ㄈㄚˊ
(1)
砍:~樹??场?。
(2)
征討:討~?!铮ㄕ饔懹凶锏娜耍???谡D筆~。
(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處)?!?。不矜不~。
鄭碼:NHM,U:4F10,GBK:B7A5
筆畫數:6,部首:亻,筆順編號:321534
cut down;strike;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4. 形容認罪的成語
【出入人罪】: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認為無罪,把無罪的人認為有罪。
【戴罪圖功】:戴罪:身負重責;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取減免罪行。
【吊民伐罪】:吊:慰問;伐:討伐。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
【伐罪吊民】: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伐罪吊人】: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叭恕碑斪鳌懊瘛保虮芴谥M改。同“伐罪吊民”。
【罰不及嗣】:罰:懲罰;及:連累;嗣:后世,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株連他的子孫。
【罰弗及嗣】:罰:懲罰;弗及:不連累;嗣:后世,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株連他的子孫。
【奉辭伐罪】:指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
【奉辭罰罪】: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瓜蔓】:形容刑罰過度株連,一人有罪,株連九族。
【鯀殛禹興】:鯀:古人名,禹的父親;殛:殺死;禹興:禹治水成功,并得到帝位。鯀治水無功被殺,其子禹治水成功。比喻一人有罪不能株連親。
【僭賞濫刑】: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轉禍于無辜的人。
【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浚阂频湥杭薜湣0训溁嫁D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人。
【累及無辜】:累:帶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牽連;連累到沒有罪過的人。
【匹夫無罪】: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戕害不辜】:戕:殺害;辜:罪過。殺害或傷害沒有罪過的人。
【屈打成招】:屈:冤枉;招:招供。指無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認有罪。
【賞信必罰】: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赦事誅意】:赦:赦免;事:指罪惡事實;誅:懲罰;意:指不良意圖。赦免有罪的人而懲罰只是圖謀不軌卻并無具體行動的人。
【深文羅織】: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羅織: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深文周納】: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死有余責】:指雖死尚有罪責。www.5dyx.cn
5. 什么什么什么罪的成語
負荊請罪
釋義: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后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后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傲H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br>出處譯文: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卑鄙下賤的人;想不到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擴展資料:
典故: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墒巧滔嗳鐓s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6. 近者奉辭伐罪 什么意思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指向南方,劉琮投降。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7. 近者奉辭伐罪辭的意思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指向南方,劉琮投降。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8. 求翻譯:劉備為漢中王上的第一道表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寇難,
天下三勢,其得其一,但是欺君乃大忌。 其心之不謂,禍天下百姓之,以令三軍。所以其隨以得
天下三勢的人和為之最,但其乃虛偽之心得而不實。所當加上之本于皇室宗親,但不能得于天
命。
重點在,兵敗當陽走下口之時,帶十于萬百姓行軍,這就是其人的真正面目。
秦未統一時,可殺俘虜降兵,但大漢成立后,法制之邦.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戰亂來時往往不
能考慮太多,但炎黃子孫直五十六民族為一家,所以從秦被滅后,并未發生多少屠殺百姓的行舉。
劉使君,其笑里藏刀,不善于心在于面,不論其之借荊州之罪,就談其牽百姓走之心,
天下三勢,天勢1 為真命,就于落入太子儲君,, 其二為,地勢,為君者應以軍心為住,借地
之天險可以少拒多。其三,,人和也就是人心,其實劉使君知道,自古得百姓者得天下。所以。
不善之心永遠,把百姓掛與口,稱不擇不叩的偽君子。
說簡單點大家好明白。。根本不需要去帶這這么多百姓走。。。曹阿瞞不是傻B,也不是殺人魔
王。不會屠殺了這十幾萬軍民。。。。 貪天下而吐天下而不能得天下永不為真主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9. 什么師什么罪成語
興師問罪 [xīng shī wèn zuì] 生詞本基本釋義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內集合一伙人去上門容責問。 貶義出 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元吳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⑴d師問罪。”例 句1. 鄰里之間和為貴,怎能為孩子打架這點小事~呢?近反義詞近義詞大張撻伐反義詞負荊請罪 登門謝罪www.5dyx.cn
10. 有關于當場懲罰人的成語
【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為已甚】:已甚:過分。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除邪懲惡】: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從寬發落】: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從輕發落】: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帶罪立功】:帶著罪過建立功勞,以爭取減免處罰。
【二罪俱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罰不及眾】:罰:懲罰;及:到達;眾:大眾。指處罰只對小部分人,不會處罰大眾。
【罰一勸百】: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奉辭罰罪】: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甘心受罰】:甘心:情愿。情愿受到處罰。
【明賞慎罰】:獎賞嚴明,處罰慎重。
【數罪并罰】:對前犯數罪的犯人并合處罰。
【與受同科】: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罪加一等】:指對罪犯加重處罰。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1. 罪字結尾的成語,罪字在后面的成語
遷善遠罪
滔天之罪
罰不當罪
無形之罪
彌天大罪
奉辭伐罪
匹夫無罪
不知者不罪
言者無罪
將功抵罪
受夾板罪
計功量罪
逋慢之罪
欺君之罪
滔天大罪
懷璧其罪
低頭認罪
罪上加罪
觳觫伏罪
負荊謝罪
奉辭罰罪
苦行贖罪
以功贖罪
立功贖罪
不測之罪
死要面子活受罪
作奸犯罪
徙善遠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賞功罰罪
非戰之罪
出入人罪
下車泣罪
欲誰歸罪
懷璧為罪
負荊請罪
故入人罪
將功折罪
論心定罪
將功贖罪
賞勞罰罪
赦過宥罪
欲加之罪
該當何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2. 根據齊師伐我的伐寫一個成語
自矜功伐 口誅筆伐 大張撻伐 黨同伐異 伐罪吊民 執柯作伐 上兵伐謀 伐功矜能 不矜不伐 矜功伐能 伐冰之家 計伐稱勛 直木先伐 吊民伐罪 伐毛換髓 伐性之斧 伐異黨同 伐毛洗髓 伐罪吊人 豪厘不伐,將用斧柯 豪牦不伐,將用斧柯 東討西伐 洗髓伐毛 戕身伐命 矜功伐善 筆伐口誅 雙斧伐孤樹 邪不伐正 以夷伐夷 直木必伐 矜功自伐 克伐怨欲 南征北伐 筆誅墨伐 標同伐異 操斧伐柯 旦旦而伐 奉辭伐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522923.html?si=1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3. 步伐的伐是什么意思
伐
cut down; strike;
伐
fá
〈動〉
(1)
(會意。從人,從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砍殺)
(2)
同本義 [kill]
伐,擊也。――《說文》
伐,殺也。――《廣雅》
為酒醴,伐豚羔,舞長袖。――宋·蘇轍《太白山祈雨詞》
(3)
又如:伐祭(砍頭祭天);伐殺(殺戮)
(4)
砍伐 [hack;fell;cut down]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坎坎伐檀兮。――《詩·魏風·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伐薪燒炭南山中。 ――白居易《賣炭翁》
(5)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燒炭);伐薪(砍柴)
(6)
討伐,進攻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attack]
齊師伐我。――《左傳·莊公十年》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
(7)
又如:口誅筆伐;伐叛(討伐叛逆);伐罪吊民(討伐有罪的君主,撫慰受難的百姓)
(8)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brag about]
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記·淮陰侯列傳》
(9)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伐功矜能(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10)
敗壞,損傷 [damage]
重被猛術。國本必伐。――宋·秦觀《治勢下》
(11)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殘害性命);伐生(殘害生命)
(12)
打破、挫敗 [defeat;frustrate;baffle]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孫子·謀攻》
(13)
敲擊 [knock]
征人伐鼓。――《詩·小雅·采芑》
(14)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15)
引申為開鑿 [dig]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韓愈《汴州東西水門記》
(16)
批評,責備 [criticize;blame]
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禮。――王充《論衡·問孔》
(17)
又如:口誅筆伐
伐
fá
〈名〉
(1)
通“閥”。功勞,功業 [merit]
晉侯使卻至獻楚捷于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左傳·成公十六年》。杜預注:伐,功也。
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漢書·車千秋傳》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項羽本紀》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2)
如:伐閱(功績和資歷)
(3)
畎上高土 [ridge soil]
匠人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畎。――《周禮》
伐柯
fákē
(1)
[follow a principle]∶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則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
(2)
[matchmaker]∶指做媒
伐木
fámù
[woodcutting;lumbering] 采伐林木
伐檀
fátán
[Fatan] 篇名?!对娊洝防锏脑?通常拿開頭一句里的兩個字作為全詩的題目。檀,檀樹,木質堅實,古代用作制造車子的材料
伐罪
fázuì
[uprising;attack the tyrant and relieve the people of their sufferings] 討伐有罪的人
吊民伐罪
近者奉辭伐罪。――《資治通鑒》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伐
fá ㄈㄚˊ
(1)
砍:~樹??场?。
(2)
征討:討~?!铮ㄕ饔懹凶锏娜耍?。口誅筆~。
(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處)?!?。不矜不~。
鄭碼:NHM,U:4F10,GBK:B7A5
筆畫數:6,部首:亻,筆順編號:321534
cut down;strike;www.5dyx.cn
14. 有關于當場懲罰人的成語
【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不為已甚】:已甚:過分。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除邪懲惡】: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從寬發落】: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從輕發落】:發落:處分,處置。指處罰從寬,輕予放過。
【帶罪立功】:帶著罪過建立功勞,以爭取減免處罰。
【二罪俱罰】: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罰不及眾】:罰:懲罰;及:到達;眾:大眾。指處罰只對小部分人,不會處罰大眾。
【罰一勸百】: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奉辭罰罪】: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甘心受罰】:甘心:情愿。情愿受到處罰。
【明賞慎罰】:獎賞嚴明,處罰慎重。
【數罪并罰】:對前犯數罪的犯人并合處罰。
【與受同科】: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罪加一等】:指對罪犯加重處罰。www.5dyx.cn
15. 文言文翻譯
奉
1.同“捧”。雙手相持,表示尊敬。 2.進獻。 3.賜予,給予。 4.侍奉。事奉。 5.恭敬地接受。 6.信奉,遵奉。 7.供給,供奉,供養。 8.敬辭 9.通“俸”。俸祿,薪俸。
坐
1.坐著,坐下。 2.座位。 3.獲罪,定罪。 4.連詞。因,由于。
(shu)
1.類,等輩。 2.部,親族。 3.隸。 4.系,是。
(zhu)
1.連接,關聯。 2.跟隨。 3.綴輯,撰著。 4.注,留心。 5.同“囑”請托,囑托。 6.副詞。正當,剛才。
勝
1.勝利。 2.勝過,超過。 3.優越,美好。 4.婦女首飾。 5.力能承受,經受得起。 6.盡
1。通“省”。瘦。
為
1.做,干。 2.制造,造成。 3.治理。 4.作為,充當。 5.成為,變成。 6.謂,以為。 7.是。 8.有。 9.介詞。被。 10.連詞。如果,假若。 11.語氣詞。與“何”、“奚”、“胡”等配合,用于句末,表示反問或感嘆。
1.介詞,因為。 2.介詞。替,給。 3.介詞。為了。 4.介詞。與。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