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之疑」的成語故事
“投杼之疑”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里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闭粘?棽肌]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墻而走以“投”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投字開頭的成語 :投桃報李、投機倒把、投鼠忌器、投機取巧、投石問路、投其所好、投袂荷戈、投杼之疑、投筆從戎、投梭之拒、投傳而去、投隙抵罅、投鼠之忌、投畀豺虎、投瓜報玉、投膏止火、投袂而起、投梭折齒、投閑置散、投鞭斷流、投之豺虎、投石超距、投杼逾墻、投畀有北、投杼市虎、投杼之惑、投筆請纓、投河覓井、投置閑散、投刃皆虛、投諸四裔、投桃之報、投木報瓊、投壺電笑、投山竄海、投胎奪舍、投誠反戈、投戈講藝、投舒喪命內容來自gyjslw.com
疑字組詞有哪些
“疑”[yí] 組詞:疑問、疑惑、猜疑、嫌疑、質疑、疑慮、無疑、猶疑、犯疑、疑竇、疑忌、答疑、可疑、遲疑、疑點、闕疑、析疑、疑懼、疑似、疑團。
疑 【yí】是人們一種最直接的反映狀態,即面對不知所表現出來的困惑、迷茫、不解。
其主要含義有: ?
1.不信,猜度(?):疑惑。疑問。疑心。疑團。疑慮。疑竇。疑點。疑端。猜疑。懷疑。半信半疑。
2.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疑案。疑難。疑義。存疑。
3.信。
疑 【yí】造句:
1.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是不容置疑的必然規律。
2.報刊上常有不明飛行物的報道,我對這件事半信半疑。
3.他探頭探腦的可疑舉動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4.犯罪嫌疑人最終供認了自己的罪行。
5.大膽產生勇氣,多疑卻產生恐懼。
6.這部懸疑小說情節曲折,扣人心弦。
7.外地的推銷員由于形跡可疑,被保安人員跟蹤了好長時間。
8.我懷疑她生病了,不然她不會缺課的。
9.“辨忽微于毫芒,察跡象于疑似”,成功的教學往往在于細微處見精神顯功力。
10.對她莫名其妙的行為,我疑惑不解。內容來自gyjslw.com
翻譯文言文(曾母投杼)
你好!成語詞目: 曾母投杼 拼音讀法: zēng mǔ tóu zhù 解釋意思: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嶙硬粴⑷??!椬匀簟!淠笐郑惰逃鈮Χ?。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成語舉例: 聯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三國志·吳書·孫傳》)內容來自gyjslw.com
帶疑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不容置疑】不允許有什么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
【半信半疑】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東猜西疑】指胡亂猜疑。
【多聞闕疑】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
【毫不遲疑】毫:一點兒。一點兒也不遲疑。
【好問決疑】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解惑釋疑】解:解釋;釋:消除。解答疑難問題,消除困惑情緒。
【進退狐疑】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將信將疑】將:且,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居之不疑】居:處于;不疑:不疑惑。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毫不懷疑。
【滿腹狐疑】狐疑:象狐貍那樣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態。
【鄰父之疑】鄰父:指鄰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見而喜歡主觀用事的人。
【狼顧狐疑】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仡^看;狐疑,狐貍本性多疑。
【切鈇之疑】鈇:通“斧”。比喻憑主觀臆斷而產生的疑心或成見。
【賞奇析疑】欣賞奇文而析其疑義。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沒有一點懷疑。
【聽微決疑】注意細微的情節,解決疑難的問題。形容思想縝密,善于通過聽察解決疑難。
【投杼之疑】投杼:拋下織布的梭子。比喻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贊成的疑慮。
【無可置疑】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無容置疑】不會錯,毫無疑問。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不必懷疑。
【無庸置疑】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形跡可疑】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
【行跡可疑】行跡:行動的蹤跡;可疑:值得懷疑。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
【猶豫狐疑】猶豫:遲疑;狐疑:多疑。指生性多疑,拿不定主意。
【以疑決疑】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
【薏苡之疑】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可供食用釀酒,并入藥。薏米被進讒的人說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誣諂,蒙受冤屈。
【眾難群疑】眾人心中都有疑難。
【主少國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陰疑陽戰】 比喻侵略者氣焰囂張,逼使被侵略者奮起自衛。
【質疑問難】 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疑行無成】 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疑信參半】 指半信半疑。
【疑心生暗鬼】 指因為多疑而產生各種幻覺和錯誤判斷。
【疑團莫釋】 心里有很多疑問,沒有解開。
【疑事無功】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疑神疑鬼】 這也懷疑,那也懷疑。形容非常多疑。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指用人應充分信任。
【滿腹疑團】 疑團:許多弄不清的問題。形容心里充滿了疑問。
【遲疑未決】 遲疑:猶豫不定。形容猶豫疑惑,拿不定主意
【遲疑不決】 遲疑:猶豫不定。猶豫疑惑,不能決定
【恫疑虛喝】 虛張聲勢,恐嚇威脅。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狐疑不決】 傳說狐貍多疑,所以稱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稽疑送難】 考察疑端,排除難點
【毫無疑義】 一點也沒有可以懷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確肯定。內容來自gyjslw.com
投杼曾參事可嗟,余下詩句
流傳著不止一個本。
本1,梁克家疑詩題壁
《潮汕孫氏志略》編著者孫淑彥選編的疑詩本是:
投杼曾參事可嗟,角弓斜影誤杯蛇。
塵除飯甑疑偷飯,履納瓜田豈盜瓜
新息無心留薏苡,廣平有意賦梅花。
夜闌秉燭添招悵,何日看籠壁上紗。
本2,梁克家疑詩題壁高涼蘭石
曾母投梭事可嗟,杯中弓影卻驚蛇。
整冠李下非偷果,納履田中豈盜瓜。
馬援無心歸薏米,廣平有意賦梅花。
通宵秉燭情難信,何況佳人隔帳紗。
說的是梁克家在孫家執教。一日,濡筆以手指之,碰巧污染了鄰居曾氏少女的衣裳,曾女疑遭挑逗,歸告于母。公于是題疑詩于墻壁,不辭而別。
本3,梁儲 《孫氏教館題壁詩》:
投杼曾參事可嗟,角弓斜影誤杯蛇。
塵除飯甑疑偷飯,履納瓜田豈盜瓜。
馬援無心留薏苡,廣平有意賦梅花
秉燭達旦猶疑忌,何況寒儒隔窗紗。
大意相似,梁儲在房內洗筆,隔窗摔干筆水時,墨汁無意濺污了恰巧經過的孫家女兒的紗衣,引起猜疑。梁儲感到天大冤枉,便在墻壁上題一詩明志而去。
梁克家是梁儲的先祖。內容來自gyjslw.com
投開頭的四字成語
投開頭的四字成語 :
投桃報李、
投機倒把、
投鼠忌器、
投機取巧、
投其所好、
投石問路、
投袂荷戈、
投杼之疑、
投梭之拒、
投筆從戎、
投傳而去、
投隙抵罅、
投瓜報玉、
投梭折齒、
投畀豺虎、
投膏止火、
投袂而起、
投鼠之忌、
投置閑散、
投刃皆虛、
投河覓井、
投山竄海、
投筆請纓、
投之豺虎、
投鞭斷流、
投石超距、
投杼之惑、
投畀有北、
投杼市虎、
投木報瓊內容來自gyjslw.com
以“投”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投字開頭的成語 :投桃報李、投機倒把、投鼠忌器、投機取巧、投石問路、投其所好、投袂荷戈、投杼之疑、投筆從戎、投梭之拒、投傳而去、投隙抵罅、投鼠之忌、投畀豺虎、投瓜報玉、投膏止火、投袂而起、投梭折齒、投閑置散、投鞭斷流、投之豺虎、投石超距、投杼逾墻、投畀有北、投杼市虎、投杼之惑、投筆請纓、投河覓井、投置閑散、投刃皆虛、投諸四裔、投桃之報、投木報瓊、投壺電笑、投山竄海、投胎奪舍、投誠反戈、投戈講藝、投舒喪命內容來自gyjslw.com
帶有投字的成語
投鼠忌器、
投桃報李、
投筆從戎、
走投無路、
投機倒把、
五體投地、
投機取巧、
臭味相投、
情投意合、
投石問路、
明珠暗投、
舉手投足、
投其所好、
話不投機、
投鞭斷流、內容來自gyjslw.com
投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投字開頭的成語有:投桃報李、投機倒把、投鼠忌器、投石問路、投機取巧、投其所好、投傳而去、投袂而起、投畀有北、投戈講藝、投袂荷戈、投筆從戎、投杼之疑、投鼠之忌、投膏止火、投瓜報玉、投梭折齒、投我以桃、投刃皆虛、投山竄海、投杼之惑、投之豺虎、投杼市虎、投石超距、投諸四裔、投杼逾墻、投舒喪命、投胎奪舍、投梭之拒、投繯自盡內容來自gyjslw.com
投杼之惑、跪而吮上乳,玄武門事變后,理解李世民父子的舉動是何意嗎?
玄武門
文:正史漫談
圖:來自網絡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率人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殺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接下來,他不得不面對父親李淵,以對這一奪事件進行妥善收尾。在這一血腥的家庭悲劇面前,他們父子倆是怎么處理的呢?《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紀七有如下記載: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烂窆蚨鄙先?,號慟久之。
其后,李世民斬草除根,將建成與元吉之子悉數屠殺;緊接著,他被立為皇太子。不到兩個月后,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也就是說,在手足相殘的慘劇發生后,李淵父子通過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成功讓雙方下了臺階,并且為大唐的力交接定下了調子。
不過,父子倆的上述舉動,自然是經過一番考慮的,其背后也都大有典故,充分體現出這對貴族父子對局勢的判斷。我們先看看典故本身的含義。
這個影視形象挺符合李淵
投杼之惑
杼,zhu第四聲,指的是舊時織布機的梭子?!惰讨蟆?,出自《戰國策·秦二·秦武王謂甘茂》,是秦國左丞相甘茂在攻打韓國宜陽前,講給秦武王的一個故事:
孔子的弟子、儒學大家曾參(即曾子),對待母親可謂至孝?!抖男ⅰ分械摹瘒е竿葱摹?,就是指他母子二人感情深厚到幾乎有心靈感應。但就是這么一對模范母子間,同樣經不起謠言的考驗。
曾子與其母親曾經在費邑居住。一天,有個與他同名同姓的當地人犯了命案,一些不知情群眾不明就里,以為犯事的是杰出青年曾參。面對這種惡性案件,家人是要受牽連的,所以不斷有熟人來曾家通風報信。
曾參畫像
第一個人跑來告訴曾母:’你家曾參殺人了!’出于對兒子品格的信任,正在織布的曾母頭都沒抬,回道:’我兒子不可能殺人。’來者只得離開;
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通報同樣的消息,曾母繼續織布,不過這次沒有出聲;
然而,又過了片刻,當第三個人來到曾家說了同樣的話后,淡定的曾母終于坐不住了,她扔下織布的梭子,翻墻逃命。
甘茂以這個故事為例,是要提前在思想上給秦武王打預防針,以避免樗里疾、公孫衍等政敵趁機在朝廷說自己壞話,讓自己因此失去了國君的信任,從而在前線功敗垂成。
因此’投杼之惑’這一典故可以理解為:由于聽信多次重復的謠言/謊言,就放棄了曾經對某人的無比信任。
《二十四孝》中”嚙指痛心”場景想象圖
而且,由于故事主角的特殊身份,讓這個典故變得具有無可比擬的說服力:你看,以大圣人曾子的完美品格,及其與母親’嚙指痛心’的深厚感情,尚且禁不起三次謊言的誤導,我因他人的蒙蔽而對你產生了懷疑,就更是人之常情了是不?讓咱們把酒言歡、重修舊好吧!
所以在歷史上,這一典故頻繁出現,用來表達希望修復彼此間信任的意愿,比如南北朝時,南梁武帝蕭衍在給侯景的詔書中就提過:
當是不逞之人,曲為口端之說,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蕭衍對這一典故的引用,是個典型的失敗案例。如果他能堅持懷疑侯景,自己也就不會被活活餓死了。
兵臨城下還在念佛的梁武帝蕭衍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投杼之疑”擴展:
成語簡拼:TZZY英文翻譯:when slanderers are many, a lie will become believable
近義詞:投杼之惑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造句:《周書·唐謹傳》:“向若不令檢視,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br>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解釋:投杼:拋下織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造成的疑慮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眱热輥碜詆yjslw.com
成語注音:ㄊㄡˊ ㄓㄨˋ ㄓ 一ˊ
成語用法:投杼之疑作賓語;指謠言。
成語讀音:tóu zhù zhī yí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