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的成語故事
“同心同德”的成語故事:
商紂王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要敢反對他,就會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F在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愿、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請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請讓我們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 武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牧野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紂王自殺,商朝滅亡了。什么叫同心同德?
同心同德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出自《尚書·泰誓中》。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齊奮斗”下一句是什么?
有很多對法,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我這了提供幾個共甘共苦合向前 ?這個對子可以用在共同歷經艱難險阻之時碩果枝頭盡歡顏 ?這個對子可以用在新中國的現在所有的中國人在一起努力之后看到了現在日益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眾志成城共發展 ? 這個對子可以用在企業發展,或者在地震廢墟重建時齊心齊力奔前程 ? 這個對子可以用在當今共同畢業的大學生創業上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同舟楫 濟人濟事濟天下啥意思
“同心同德同舟楫 濟人濟事濟天下”的意思是思想統一,信念一致,齊心協力,幫扶人事,造福國家、社會。是同濟大學的校訓。
同心同德
【拼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
【釋義】: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思想統一,信念一致?!渡袝ぬ┦闹小罚骸坝栌衼y臣十人,同心同德?!?與“離心離德”相對。
舟楫
【拼音】zhōu jí
【釋義】亦作’舟檝’?!坶褐复?,船和槳。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盾髯印駥W》
濟天下
【拼音】jī tiān xià
【釋義】救濟天下各個方面。天下:指天下民眾和萬物。使天下民眾、萬物都受到恩惠和幫助。
擴展資料:
同濟初創
1893年,德國醫生埃里?!毬。―r. Erics Paulum)來到上海,在德國總領事館附近開一診所。后來,他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成立了“德醫公會”。
八國聯軍侵華時,德國運來大批醫療設備,聘請當時在上海負有盛名的寶隆醫師,協助在滬成立了傷兵醫院。德軍歸國時,為感謝寶隆,將傷兵醫院的醫療設備悉數贈送給寶隆。
1900年,寶隆在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Wilhelm Knappe)的支持下,在張家浜新馬路旁開辦了有20張床位的醫院。由中德雙方出資,取名“同濟醫院”,寶隆任院長。
1904年初,克納佩在柏林與德國外交部、普魯士文化部的代表以及柏林大學東方語言部主任進行了會談。在談到在中國推行德國教育政策時,克納佩提出了在上海開辦德國醫科學校的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同濟大學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 成語解釋,同心同德 什么意思
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釋義]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語出]
《尚書·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br>[正音]
同;不能讀作“tònɡ”。
[辨形]
心;不能寫作“新”。
[近義]
同心協力
同心戮力
[反義]
同床異夢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強調思想、信念的統一;而“同心協力”強調既信念統一;又通力合作。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有關的成語
【成語】:同心同德
【拼音】:tóng xīn tóng dé
【解釋】: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出處】:《尚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br>【示例】:朕得天下,皆我君臣~以成大功。 ★《金史·太祖本紀》
【近義詞】:同心協力、同心戮力
【反義詞】:同床異夢、離心離德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思想統一
【成語】:同心協力
【拼音】:tóng xīn xié lì
【解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示例】:只要我們大家~,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近義詞】:齊心協力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同心協力,同心協力)
齊心合力。謂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同心協力,克定邦家?!?br>《三國演義》第一回:“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睔W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如果要是同心協力去打敵人,那就大家都不要管各人的私事?!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同心同德是何意?出自哪?
【釋義】就是同一個思想信念?!境鎏帯俊渡袝ぬ┦闹小?。商朝的最后一個君王是商紂王,他驕奢淫逸,昏庸無能,還殘害忠良,商朝的統治已是搖搖欲墜。同時,西部的周部落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領導下,漸漸強大起來。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時候,周武王得知商紂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兵五萬,請姜太公做元帥,去討伐商紂。其他各個諸侯國得知消息,也紛紛起兵參加到伐紂的行列中來。到了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各路軍隊會合在一起,周武王在這里舉行了一次伐紂誓師大會。在誓師大會上,周武王宣布了商紂殘害百姓的罪狀,并且說,商紂王雖然有幾十萬大軍,但這些部隊的士兵們都是飽受紂王壓迫的奴隸,他們與商紂王根本不是一條心,而武王有治國能臣十人,他們跟自己是一條心一個信念的,戰斗力非常強。周武王在誓詞中還說,只要大家同一條心,為同一個目標奮斗,就一定能取得勝利。然后,周武王就率領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離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只有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在這里與商朝軍隊發生大戰。商朝軍隊的士兵們平日受盡了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恨透了紂,這時他們紛紛倒戈,掉轉矛頭,加入到伐紂的隊伍中去。周武王的軍隊一鼓作氣一直追到朝歌。商紂見大勢已去。就焚火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了?!巴耐隆币沧鳌耙恍囊坏隆?。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受(紂)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書·泰誓》
這段話就是’同心同德’這個典故的最早出處。它的意思是:商紂王雖然俘虜了很多奴隸,編入軍隊,但周武王有能夠治理國家的良臣,并人心一致,行動統一?!瘉y臣’在這里指’良臣’。
這個故事源于公元前11世紀,在我國歷史上商朝的末期。當時,商紂王暴虐無道,陜西有個姓周的部族首領叫姬發(周武王),他開始興兵討伐紂王。
周武王親自率領三百輛戰車,三千名勇士,還有四萬五千名穿著盔甲的士兵出潼關,駐扎在黃河北岸。
周武王知道,對付紂王,光憑自己手中的這點兵力還是不夠的。所以,他又聯合了西南的八個部族,在距當時的商都--朝歌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誓師大會,聲討紂王的罪行。
周武王在這個誓師大會上宣讀的誓詞名叫《泰誓》,’同心同德’就出自這里邊。
《泰誓》中稱,紂王雖然有很多的奴隸,但他們思想不統一,信念也不一致;而我方雖只有治國的能臣十人,但思想統一,信念一致?!短┦摹分薪又€有一段話:大家要團結一心,為同一個目標共同戰斗,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建立功勛,讓天下永遠享受太平。
當時所有的將士,聽了周武王的誓詞后,斗志昂揚,軍心大振。此后,在牧野與前來應戰的商朝大軍展開了血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朝的將士和奴隸不愿為紂王賣命,在激烈的戰斗中紛紛倒戈,發動起義。結果是紂王兵敗自焚,商朝從此滅亡了。周武王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紂王與民眾離心離德,最后國破身亡;武王與民眾同心同德,取得了勝利。一反一正,兩相對照,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國家民族內部團結,同心同德,該是多么重要。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同心同德是什么意思?
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同心同德”是指為同一個心愿,統一目的而努力。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同心同德”擴展: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近義詞:同心協力、同心戮力
成語用法:同心同德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文翻譯:work with one mind
成語辨析:同心同德強調思想、信念的統一;而“同心協力”強調既信念統一;又通力合作。
成語注音:ㄊㄨㄥˊ ㄒ一ㄣ ㄊㄨㄥˊ ㄉㄜˊ
成語簡拼:TXTD
讀音糾正:同,不能讀作“tònɡ”。
成語出處:《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讀音:tóng xīn tóng dé
反義詞:同床異夢、離心離德
成語解釋: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其他翻譯:<德>ein Herz und eine Seele sein<拉>uno animo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錯字糾正:心,不能寫作“新”。
造句:郭沫若《歸國雜吟》:“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br>俄文翻譯:единодушие и сплочённость
日文翻譯:一心同體(いっしんどうたい)である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