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后兵」相關的成語故事
“先禮后兵”的成語故事:
曹操成氣候之后,派人去瑯琊接父親曹嵩。曹嵩路過陶謙那里的時候,陶謙招待了他,并且派張頜帶軍護送。護送的當天晚上,寄宿在一古廟,張頜及其軍士睡在外面保護,恰巧天下雨,士兵有怨言,生了搶奪曹家輜重之心,結果曹嵩被殺。 曹操以陶謙縱容手下殺害父親,想報殺父之仇,起兵討伐。陶謙勢力小,求助于孔融,結果孔融救他沒救成,也被困了。孔融手下太史慈單槍匹馬殺出城,求助劉備相救。劉備于是去找公孫瓚借了3000兵,來救孔融。 曹操得到信,大怒,欲討伐劉備。曹操的謀士郭嘉說了這么句話: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先禮后兵是什么意思?
先禮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意思是先以講禮貌的方式與對方交涉,行不通時再使用強硬的手段。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br>譯文: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斗志,然后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
【近義詞】先聲奪人
【反義詞】突然擊、不宣而戰
擴展資料
1、近義詞
先聲奪人是一個成語,讀音是xiān shēng ó rén,意思是指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出自《左傳·文公七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賓也;既不受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
譯文:比他們先走一步就會在心理上壓倒他們,這是行軍打仗的最好謀略。驅逐仇寇如同追捕逃犯,這是打仗的最好方策。
2、反義詞
不宣而戰(bù xuān ér zhàn)指不宣布開戰,就突然發起進攻。
出自1949年《日內瓦公約》的共同第2條規定:“于平時應予實施之各項規定之外,本公約適用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締約國間所發生之一切經過宣戰的戰爭或任何其他武裝沖實,即使其一國不承認有戰爭狀態”。這條規定承認“有戰爭狀態”,并承認不宣而戰的事實上的存在。由于戰爭被視為非法而代以武裝沖突,因而,是否有戰爭宣告就不成為主要問題了。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先禮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xiān lǐ hòu bīng ]
指在和對方交涉時,先講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強硬手段。兵:武力,這里泛指強硬手段。
出 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br>例 句
1. 我軍采取~的策略,向敵軍展開政策攻擊。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什么意思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 境鎏帯浚?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薄境WR文學。
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是什么意思
先禮后兵[xiān lǐ hòu bīng]【解釋】:禮:禮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示例】:你這~方法實在高明。【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辦事方法巧妙
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出自哪里?
東漢末年,曹操在徐州廣招人才,謀臣武將紛紛前來投靠,勢力迅速壯大起來。于是曹操在徐州境內安營扎寨,并派人去接他的父親和家人。
曹操的父親及家人來到徐州境內,徐州太守陶謙想結識曹操,就熱情地接待了曹操,還派了部將護送他們。沒想到陶謙的部將卻在路上殺了曹操的父親及全家老小,搶劫了財物跑了。
曹操得知父親被陶謙的部將殺害,非常悲痛,也不問青紅皂白,馬上率領大軍包圍了徐州,要為父親報仇。陶謙堅守不住,趕緊派人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救。孔融自己也力量單薄,當時正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圍住,派人向劉備求援。劉備馬上領兵前來,解了北海之圍。
孔融又請劉備幫忙去解徐州之圍,劉備欣然答應,就帶關羽、張飛和趙云等人與孔融一起去救徐州。
劉備先帶著張飛殺開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劉備對陶謙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如果他不肯聽,我們再同他交戰也不遲。”
曹操接到信,氣得暴跳如雷,大罵道:“劉備是什么人?竟敢來勸我!我要把送信的人殺了,馬上攻城!”
曹操手下有個叫郭嘉的謀士,馬上勸住曹操,說:“劉備遠道而來救援徐州,他先給主公寫信相勸,是先以禮貌相待,如果行不通,再說用兵的事。主公也應該先好言好語地回復他,以松懈他的戒心,然后再進兵攻城,城就肯定可以攻破。”
曹操非常敬佩郭嘉的才能,聽了他的勸告,就冷靜下來,想想也的確是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來自gyjslw.com
怎么理解先禮后兵?
退避三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文公重耳在未當國君而在外流浪逃亡時,曾經得到楚王的救助。楚王問重耳,今后如何報答。重耳說,如果晉楚交戰,晉軍一定先“退避三舍”,以作報答。古時以30里為一舍,退避三舍就是后退90里。后來重耳當了晉國國君。有一次楚國帶領盟軍攻打中原的宋國,晉文公為了稱霸中原,當上盟主,便要發兵去救宋國,以便取得中原各諸侯國的保護人的地位。晉軍與楚軍相遇后,晉文公令軍隊統帥先軫,退避三舍,以示履行以前的諾言,這樣就避免了晉文公忘恩負義的惡名,在輿論與心理上都得了主動,贏得了諸侯的同情。先禮而后戰,士兵也覺得理直氣壯,士氣大增。其實,后撤90里正好退到城濮,這個地方的地形對晉軍作戰是很有利的。晉軍與楚軍在城濮交戰,晉軍大勝。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城濮之戰,是先禮后兵的典型戰例。
趙匡胤對李煜
五代十國時期之末,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得北方政,做了皇帝。他精明治軍治國,已有力量消滅南方的后唐,統一中國。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罕見的文學天才,趙匡胤對李煜決定采取先禮后兵的戰略,他一次又一次地派使者到李煜那里,向李煜陳述形勢,統一中國的必然趨勢,表達對李煜的才華的肯定和優待他的誠意,勸李煜獻出國土,不動刀兵。趙匡胤在京城為李煜門準備了一大套豪華住宅,準備在和平統一中國后,讓李煜居住,并準備給李煜封王。但是李煜本人不善政治和軍事,優柔寡斷。每次趙匡胤來使,他都想同意。但又有臣下說祖宗社稷不能拱手送人,應該強兵拒敵。然而又沒有一個將領能領兵。
就在這樣的猶豫不決中,趙匡胤耐心地等待了李煜10多年,直到把中國的其他地方完全統一之后,最后才不得已派兵攻打江南。然而在出兵的同時,趙匡胤還派出一位大臣去通知李煜,曉明大局,告訴他現在獻國為時未晚。李煜仍然猶豫不決。于是宋兵打進南唐,攻入南唐都城。此時,趙匡胤仍派將軍前往南唐王府保護李煜,讓其盡帶宮中錢財珠寶,移居宋都。
這個先禮后兵的故事,在中國宣傳得很少。只有研究五代十國史的家熟悉。可以說,趙匡胤對李煜的先禮后兵。是前無古人的,擬當傳為美談。
周恩來禮披于外而力蘊于中
1963年4月24日,周恩來在與埃及部長執行委員會主席阿里·薩布里的談話中講到中國人辦外事的一些原則,鮮明地體現了周恩來“禮披于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的意思
先禮后兵解 釋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指辦事方法巧妙近義詞先文后武反義詞突然擊、不宣而戰
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是何意·出自于哪?
“先禮后兵”意即先以禮節相待,后用強硬手段或武力解決。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郭嘉諫曰:‘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br>東漢末年,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起義軍的管亥部隊圍困,情況緊急。他派人沖出重圍,向劉備求援。剛結束戰斗,徐州太守陶謙又派人來告急,說徐州被曹操兵馬圍住,請求劉備去解燃眉之急。
劉備率領關羽、張飛和趙云,沖入曹軍,殺出一條血路,長驅直入徐州城內。陶謙將劉備請入府衙,取出徐州牌印,讓給劉備,說:“目下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室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情愿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來相救本是出自大義,怎敢有吞并之心?!”
二人互相推辭,沒有結果,府吏們相勸說:“今日兵臨城下,首先應該商議退兵之計,讓位之事可留待日后再議?!眲滟澇烧f:“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若他不答應,再與他交戰也不晚。”
劉備寫道:“目前國內憂患無窮,董卓的余黨沒有肅清,造反的農民到處都是。你應該以朝廷為重,不要圖報私仇,你如果撤回徐州之兵,以救國難,那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罵道:“劉備是什么人?膽敢來教訓我!將送信的人給我斬首,全軍上下馬上攻城,我看他劉備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手下有一位謀士,名叫郭嘉。他是深謀遠慮的人。他看曹操怒不可遏,便好言相勸說:“不能這樣,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是很合乎禮節的。我們千萬不能魯莽,也應用好話去安撫他,松懈他們的斗志,然后再攻城,就會易如反掌了。”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款待送信的使者,又給劉備寫了一封回信。曹操正在與使者閑聊的時候,忽然有流星馬前來報告,說呂布的軍隊已經攻破兗州,正在進攻濮陽,曹操頓時驚恐萬狀,大聲喊道:“兗州危急,我們無家可歸了,馬上撤出徐州!”
郭嘉下達了撤軍的命令,然后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賣個人情給劉備,就說看在他的面子上我們退軍了!”
曹操會心地點了點頭,又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來自gyjslw.com
先禮后兵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先以禮相待,如不能解決問題,再用武力處理?!境鎏帯棵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東漢末年,魏武帝曹操帶兵攻打徐州,徐州太守陶謙立即派人請求劉備出兵解圍。劉備便率領關羽、張飛等一班人馬,沖入曹軍,殺出了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陶謙將劉備請入府衙,取出徐州太守官印讓給劉備,說:“當前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室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已年老昏庸,甘愿將徐州相讓……”二人推來推去,沒有結果。府吏們相勸說:“今日兵臨城下,還是先商議退兵之計為好,讓位之事可容日后再商量?!眲浯饝f:“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如果他不答應退兵,咱們再和他交戰也不遲,這叫做先禮后兵?!辈懿倏赐晷牛R劉備說:“劉備算什么東西?膽敢來教訓我!將送信的人給我斬首,全軍上下馬上攻城。”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諫說:“最好別這樣做,劉備遠來救援,先禮而后兵,這是很合乎禮節的,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撫他,松懈他們的斗志,然后再攻城,徐州城就可以順利地拿下了?!辈懿儆谑鞘⑶榭畲攀梗纸o劉備寫回信。這時,忽然有流星探馬報告說呂布的軍隊已經攻破兗州,正進攻濮陽。曹操頓時大驚道:“兗州有失,我們就無家可歸了,馬上撤出徐州!”郭嘉又對曹操說:“我們何不就此給劉備賣個人情,就說看在他的面上我們退軍了!”曹操點頭,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來自gyjslw.com
成語“先禮后兵”擴展:
成語謎語:下戰書成語解釋: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先聲奪人
造句:你這先禮后兵方法實在高明。
反義詞:突然襲擊、不宣而戰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讀音: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語注音:ㄒ一ㄢ ㄌ一ˇ ㄏㄡˋ ㄅ一ㄥ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來自gyjslw.com
成語用法:先禮后兵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辦事方法巧妙。
錯字糾正:禮,不能寫作“理”。
俄文翻譯:сначала вести переговоры,а потом уж пускать в ход силу
英文翻譯:take strong measures only after courteous ones fail <try peaceful means before resorting to force>
其他翻譯:<法>faire d'abord appel à des procédés courtois et ensuite à la force
成語簡拼:XLHB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