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一”字的成語「千載一合」
成語“千載一合”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qiān zài yī hé成語簡拼:QZYH
成語注音:ㄑ一ㄢ ㄗㄞˋ 一 ㄏㄜ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千載一會、千載一遇
反義詞:司空見慣
成語出處:《漢書 王襃賈傳》:“上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合,論說無疑?!?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成語用法:千載一合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機會極其難得。
成語“千載一合”的擴展資料
1. 夫知己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原文: 服君臣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其能開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內盡心膂,外竭股肱,和若鹽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鳳凰之墟,襪系解,顧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結之.豈周文之朝盡為俊乂,圣明之代獨無君子者哉?但知與不知,禮與不禮耳!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韓信,項氏之亡命.殷湯致禮,定王業于南巢,漢祖登壇,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棄于伊尹,項羽垂恩于韓信,寧肯敗已成之國,為滅亡之虜乎?孟子曰:“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雖臣之事君無二志,至于去就之節,當緣恩之厚薄,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譯文: 君主與臣子相遇,從古時就難以相處.用石頭投進水里,千年不過一次.把水投進石中的,一刻不停.那樣能開啟圣王統治的途徑,發揮天下才子的才干,令(才子)竭力地在內外用盡心脊腿臂的才干.才干調和得像鹽梅一樣勻稱,像金石一樣堅固的人不僅僅需要高位厚祿打動,更在于(君主)禮待他.從前周文王在鳳凰殘墟中游覽,襪帶散了,向四周看隨從沒有可以用的人,于是就自己給襪帶打結.難道周文王那朝都是俊杰,圣明的朝代獨獨沒有君子嗎?只是知遇與不知遇,禮待與不禮待而已.因此有莘國隨嫁的仆從伊尹,項羽那兒的逃亡者韓信,他們一使殷湯執掌禮制,在南巢成王業,一使漢高祖登上王位,在垓下成帝業.如果夏桀不放棄伊尹,項羽向韓信施恩,怎么會一個亡了已有的國家,另一個成為滅亡的敗將呢?孟子說:“如果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做腹心那樣重要;如果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馬,臣子會把君主看得像一般人那樣尋常;如果君主把臣子看做糞土,臣子就會把君主看做是敵寇仇人.”即使臣子侍奉君主沒有二心,關于離開君主和留下輔佐君主的細節,應當源于君主對臣子恩遇的厚薄.即便如此,作為君主的人,怎么可以對臣下無禮呢?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芝蘭千載茂,琴瑟百年合的出處?
“芝蘭千載茂,琴瑟百年合”沒有具體出處。
這是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常用來表達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福。是民間流傳的結婚的慶典聯 。
下聯:桃李馨萬里鸞鳳歡一生。
大概意思是:夫妻兩的感情經久不斷,長達百年千年,感情都一樣好,和和睦睦的過日子生活。對夫妻未來的生活的美好祝福,祝愿他們生一個孩子。從此過上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擴展資料
形容夫妻恩愛的詩句
1、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出處:《留別妻》
作者:蘇武
譯文:和你結發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
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出處:《生查子·元夕》
作者:歐陽修
譯文: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3、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出處:《雨霖鈴·寒蟬凄切》
作者:柳永
譯文: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白云千載空悠悠中千載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白云飄飄悠悠。
出自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黃鶴樓》,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
全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如下: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記》);又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賞析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
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
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鶴樓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成語后面兩個字是一載前面兩個字是什么
千載一逢、
載一抱素、
千載一圣、
千載一日、
一時千載、
千載一合、
千載一彈、
千載一會、
一年半載、
一歲載赦、
千載一遇、
千載一時
這是所有帶一和載的了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是什么意思...
以水投石夫君臣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 敦懹^政要·君臣鑒戒第六》 【譯文】 君臣之間實現默契,自古以來就是難事。這就好似把石頭投進水中,讓石頭順從流水,千年才能偶爾遇見一次;而如果讓流水順從石頭,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耙允端笔俏横缟蠒铺谒v述的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一是“君臣相遇,自古為難”。魏徵此言揭開了帝王與君臣之間等級森嚴的封建壁壘關系。雖然相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同于一個陣營,但是,由于君臣之間有著一條在封建社會根本無法逾越的鴻溝,所以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真正能夠實現默契關系的,確實太少,這實際上從反面說出了能夠實現君臣默契是如何重要。二是“以石投水”。魏徵用了這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指出君臣之間關系的融洽,僅僅靠大臣圍在皇帝屁股后面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皇帝更需要放下架子,擺正心態,主動接受臣子們的進諫,做到從諫如流,這樣就可以避免臣子一廂情愿最后卻毫無結果的被動局面。三是“以水投石”。魏徵此話暗示唐太宗能夠順應民眾乃社稷之本,同時也包括臣子們應該樹立為國分憂的意識,敢于向帝王進諫,這樣君臣之間就可以形成水流順著石頭的默契局面。四是“以石投水”與“以水投石”的巨大反差,還包含著如何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的先進理念,暗示帝王們采取不同的審視眼光,對于人才的判斷就有著天壤之別?,F代企業無不強調整個團隊和諧友好,但在現實中,一些企業內部員工的關系往往烏煙瘴氣,雖然領導也努力改善,然而效果卻往往不佳。如果能夠充分借鑒上述“以石投水”與“以水投石”的理念,應該可以獲得更大的啟發。除了工作上必須接觸外,管理者在閑暇之時,在不影響對方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多找員工聊天談心,以此了解員工的背景如何。同時,指導年輕的員工,發展其健全的職業觀以及人生觀,形成領導和員工之間融洽默契的和諧關系。
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