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字的成語「入境問禁」
成語“入境問禁”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rù jìng wèn jìn成語簡拼:RJWJ
成語注音:ㄖㄨˋ ㄐ一ㄥˋ ㄨㄣˋ ㄐ一ㄣ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闭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成語“入境問禁”的擴展資料
1. 請問“入鄉問禁,入境隨俗”的出處?謝謝入鄉隨俗,作為成語它的含義是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在佛家禪林用語中,解為妙用。這個成語現仍為原意,常形容隨遇而安的意思。入境問禁,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闭怨娉烧Z:gyjslw.com
2. 不什么不什么?
昂然直入 抜格不入 把臂入林 白魚入舟 半截入土 悖入悖出 避井入坎 避阱入坑
避穽入坑 鞭辟入里 賓入如歸 兵藏武庫
馬入華山 病從口入 病入膏肓 病入骨髓 病入骨雜
病由口入 不堪入耳 不堪入目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不入時宜 操戈入室 操矛入室
長驅深入 長驅直入 超凡入圣 趁虛而入 乘隙而入 乘虛而入 出凡入勝 出鬼入神
出將入相 出口入耳 出奴入主 出淺入深 出入將相 出入人罪 出入神鬼 出入生死
出入無間 出神入定 出神入化 出生入死 出圣入神 出死入生 出文入武 出夷入險
出有入無 出輿入輦 出云入泥 穿房入戶 撮鹽入火 撮鹽入水 打入冷宮 大含細入
大含細入 單刀直入 旦暮入地 刀槍入庫 登堂入室 東風入律 短刀直入 遁入空門
返虛入渾 放龍入海 放魚入海 飛熊入夢 高唱入云 高聳入云 格不相入 格格不入
孤軍深入 鶻入鴉群 故入人罪 鬼出電入 鬼出神入 過門不入 酣然入夢 含笑入地
恨入骨髓 恨之入骨 猢猻入布袋 虎入羊群 回邪入正 禍從口出
患從口入 賤入貴出 漸入佳境
盡入彀中 驚蛇入草 精義入神 景入桑榆 酒入舌出 刻畫入微 鋃鐺入獄 老僧入定
籬牢犬不入 量入計出 量入為出 馬入華山 明月入懷 泥牛入海 鳥入樊籠 披發入山
破門而入 凄入肝脾 岐出岐入 沁入心脾 請君入甕 請先入甕 窮鳥入懷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日月入懷 如入無人之境 入邦問俗 入寶山而空回 入不敷出 入地無門 入閣登壇 入骨相思
入國問俗 入海算沙 入火赴湯 入井望天 入竟問禁 入境問禁 入境問俗 入理切情
入門問諱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 入幕之賓 入情入理 入圣超凡 入室昻堂 入室操戈
入室升堂 入死出生 入鐵主簿 入土為安 入文出武 入吾彀中 入鄉隨俗 入鄉問俗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入主出奴 三過其門而不入 上天入地 上天無路
入地無門 深入膏肓 深入骨髓
深入淺出 深入人心 深入顯出 神出鬼入 升堂入室 鼠入牛角 絲絲入扣 聳入云霄
隨鄉入俗 隨鄉入鄉 梯愚入圣 體貼入妙 體貼入微 體恤入微 條入葉貫 痛入骨髓
痛入心脾 痛心入骨 無空不入 無孔不入 誤入歧途 下喬木入幽谷 下喬入幽 先入為主
先入之見 陷入僵局 想入非非 小德出入 熊羆入夢 玄妙入神 尋幽入微 羊入虎群
一擁而入 引狗入寨 引虎入室 引狼入室 引人入勝 引水入墻 英雄入彀 由淺入深
誘敵深入 魚貫而入 怨入骨髓 鑿隧入井 造微入妙 直入公堂 鉆天入地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關于禮儀的?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準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里,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家庭是個小集體,
人人都要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好,
共同建設新社區。
為人父母要慈愛,
教育責任要擔起,
以身作則育后代,
傾盡心血教子女。
教他們,樹立完美的理想和品格,
教他們,心里播下無私和正義。
父慈子要孝,養育之恩莫忘記,
傾聽長輩的教誨,不頂撞,不偏激,
不同意見多溝通,平心又靜氣,
平日里,體貼父母勤做家務,
維護長輩的尊嚴與名譽。
夫妻之間多恩愛,
相敬如賓,和睦共處莫猜疑。
尊重對方的隱私,
孝敬雙方父母,不偏也不倚。
事業上多支持,生活上,多體恤。
多寬容,多諒解,
做一對白頭偕老的好夫妻。
兄弟姐妹要謙讓,
互相幫助多聯系。
兄要慈,弟要恭,
心胸博大,受點委屈別在意,
做事光明又磊落,
切莫薄情又寡意。
鄰里之間多互助,寬以待人嚴律己。
長久相見要問候,熱情謙恭不失禮。
千萬不要揭人短,談東道西不相宜。
公益之事搶在先,不為瑣事傷和氣
不夸富,不攀比,
互相幫助,相互體諒是正理。
學禮儀,講禮儀,
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共同建設文明新社區!
學做人,講禮貌,“禮儀之邦”人知曉。
有禮節,互尊重,禮貌待人好品行。
“您好”“謝謝”“對不起”,文明語言通情理。
坐立走,要端莊,舉止文明有修養。
常洗澡,勤換衣,儀表文明好風紀。
同學間,鄰里情,民族習慣要尊重。
見外賓,要大方,彬彬有禮樹形象。
重禮節,講禮儀,社會生活鋪路基。
人人從我做起來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一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一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你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么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你也在成長?。?br>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禁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情不自禁、 忍俊不禁、 弱不禁風、 令行禁止、 形格勢禁、 禁中頗牧、 禁亂除暴、 拑口禁語、 懸為厲禁、 禁暴正亂、 搖手觸禁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禁字可以組什么詞
監禁、禁區、禁錮、拘禁、禁地、禁忌、禁忌、禁遏、門禁、軟禁、囚禁禁閉、查禁、禁止、禁區、禁絕、禁受、不禁、禁不起、禁不住、禁得住禁得起、禁鼎一臠、禁中頗牧、親不自禁、不禁不由、形格勢禁、禁網疏闊百無禁忌、情不自禁、情不自禁、例直禁簡、禁情割欲、形禁勢格、忍俊不禁入境問禁、情不自禁、禁暴誅亂、門禁森嚴、禁暴正亂、禁攻寢兵、入竟問禁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不什么不什么?
昂然直入 抜格不入 把臂入林 白魚入舟 半截入土 悖入悖出 避井入坎 避阱入坑
避穽入坑 鞭辟入里 賓入如歸 兵藏武庫
馬入華山 病從口入 病入膏肓 病入骨髓 病入骨雜
病由口入 不堪入耳 不堪入目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不入時宜 操戈入室 操矛入室
長驅深入 長驅直入 超凡入圣 趁虛而入 乘隙而入 乘虛而入 出凡入勝 出鬼入神
出將入相 出口入耳 出奴入主 出淺入深 出入將相 出入人罪 出入神鬼 出入生死
出入無間 出神入定 出神入化 出生入死 出圣入神 出死入生 出文入武 出夷入險
出有入無 出輿入輦 出云入泥 穿房入戶 撮鹽入火 撮鹽入水 打入冷宮 大含細入
大含細入 單刀直入 旦暮入地 刀槍入庫 登堂入室 東風入律 短刀直入 遁入空門
返虛入渾 放龍入海 放魚入海 飛熊入夢 高唱入云 高聳入云 格不相入 格格不入
孤軍深入 鶻入鴉群 故入人罪 鬼出電入 鬼出神入 過門不入 酣然入夢 含笑入地
恨入骨髓 恨之入骨 猢猻入布袋 虎入羊群 回邪入正 禍從口出
患從口入 賤入貴出 漸入佳境
盡入彀中 驚蛇入草 精義入神 景入桑榆 酒入舌出 刻畫入微 鋃鐺入獄 老僧入定
籬牢犬不入 量入計出 量入為出 馬入華山 明月入懷 泥牛入海 鳥入樊籠 披發入山
破門而入 凄入肝脾 岐出岐入 沁入心脾 請君入甕 請先入甕 窮鳥入懷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日月入懷 如入無人之境 入邦問俗 入寶山而空回 入不敷出 入地無門 入閣登壇 入骨相思
入國問俗 入海算沙 入火赴湯 入井望天 入竟問禁 入境問禁 入境問俗 入理切情
入門問諱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 入幕之賓 入情入理 入圣超凡 入室昻堂 入室操戈
入室升堂 入死出生 入鐵主簿 入土為安 入文出武 入吾彀中 入鄉隨俗 入鄉問俗
入孝出弟 入孝出悌 入主出奴 三過其門而不入 上天入地 上天無路
入地無門 深入膏肓 深入骨髓
深入淺出 深入人心 深入顯出 神出鬼入 升堂入室 鼠入牛角 絲絲入扣 聳入云霄
隨鄉入俗 隨鄉入鄉 梯愚入圣 體貼入妙 體貼入微 體恤入微 條入葉貫 痛入骨髓
痛入心脾 痛心入骨 無空不入 無孔不入 誤入歧途 下喬木入幽谷 下喬入幽 先入為主
先入之見 陷入僵局 想入非非 小德出入 熊羆入夢 玄妙入神 尋幽入微 羊入虎群
一擁而入 引狗入寨 引虎入室 引狼入室 引人入勝 引水入墻 英雄入彀 由淺入深
誘敵深入 魚貫而入 怨入骨髓 鑿隧入井 造微入妙 直入公堂 鉆天入地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禁字可以組什么詞語啊
禁的組詞:不禁、門禁、宵禁、禁閉、禁臠、禁律、軟禁、海禁。
拼音:jìn,jīn? 部首:示? 筆畫:13? ?五行:木? 五筆:SSFI
釋義:
[ jìn ]
1、明令取消;制止:嚴~走私。
2、拘押:監~。
3、法律或習慣所不允許的事:犯~。違~物品。
4、皇帝的住處:宮~。紫~城。
[ jīn ]
1、受得??;耐(用):~得起考驗。這件衣服~穿。
2、忍住:不~大笑。
擴展資料
一、禁閉?
拼音:jìn bì?
釋義:把犯錯誤的人關在屋子里反省,在一定時間內限制其行動自由的紀律處分。
出處:洪深 《包得行》第二幕:“你算是禁閉在這里,不準離開,不準再吵鬧。”
二、禁臠?
拼音:jìn luán?
釋義:比喻獨自占有,不允許別人分享的東西。
出處:?宋慶齡 《為新中國而奮斗》:“現在廠里有數千名工人,許多最復雜的工作都由 中國 技師和工程師擔任,過去這些工作是被 日本 人看作禁臠的?!?br>三、嚴禁
拼音:yán jìn?
釋義:嚴格禁止。
出處:茅盾 《子夜》十二:“管理上要嚴密,要換進一批精明能干的職員去,要嚴禁糟蹋材料?!?br>四、禁受
拼音:jīn shòu?
釋義:受;承受:~考驗?!蛔〈驌?。
出處:?冰心 《往事》七:“不忍挽柔弱的花枝,來陪我禁受。”
五、麴禁?
拼音:qū jīn
釋義:造曲制酒的禁令。
出處:《新五代史·雜傳·孔循》:“因詔天下除麴禁,許民得造麴。”
譯文:應該詔天下百姓解除制酒的禁令,許可人民造酒。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禁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情不自禁、 忍俊不禁、 弱不禁風、 令行禁止、 形格勢禁、 禁中頗牧、 禁亂除暴、 拑口禁語、 懸為厲禁、 禁暴正亂、 搖手觸禁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中國人的禮儀
一、跪拜禮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無尊卑關系。進入階級社會后,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里,“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
二、揖讓禮
“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一種大眾化的禮節,通常用于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
三、附手禮
雙手附胸腹間,上手男左女右,行大禮前站姿,升國旗站姿。表示誠意正心。
四、交手禮
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師禮時,師代孔夫子還禮??鬃酉裆希追蜃佑玫氖沁@個還禮動作。雙手在胸前交叉疊并,推出,平示。師不能隨便還這個禮。
五、虛左禮:
古人尊崇左,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為尊位。后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疤撟笠源钡男袨?,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禮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禮儀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這句俗語什么意思
不是迷信,是行為準則! “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是要避嫌疑. 既然是古廟.廟中應該有些珍貴器物.如果是一人入古廟. 萬一廟中有器物損毀或遺失.那這一人嫌疑最大.為避嫌疑.深井很危險.兩人一起看深井.萬一一人不小心掉下去. 旁人可能以為是你推他下井.還要費盡口舌解釋.豈不是自找麻煩. 所以.要避免兩人一起看深井.(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五、徐行后長,不疾行先長。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十二、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四、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六、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于人須求解,開罪于我應加恕。 九、善人自當親近,須要久敬;惡人自當敬而遠之。 十、遇事要鎮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二、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后食。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十、匙有余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二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五)出門 一、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二、見長者,必趨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煙,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六、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七、車馬繁雜沖區,不招呼敬禮。 八、不立在路上久談。 九、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 十、行走時,步履宜穩重,并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 十一、遇婦女老弱,應盡先讓路讓座。 十二、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于人,須隨即稱謝。 十三、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十五、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隨便涕痰。 (六)訪人 一、先立外輕輕扣門,主人讓入方入。 二、入內有他客,主人為介紹,須一一為禮,辭出時亦如之。 三、入內見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須請主人另至他所述說。 四、坐談時見有他客來,即辭出。 五、坐立必正,不傾聽,不嘩笑。 六、不攜一切動物上堂。 七、主人室內之信件文書,概不取看。 八、談話應答必顧望。 九、將上堂,聲必揚。 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后入者,闔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鐘表,即須辭出。 十二、飯及眠時不訪客。 十三、晉謁長官尊長,應先鞠躬敬禮,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與長官尊長,及婦女行握手禮時,應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謹與握。 十五、訪公教人員,必先問明其上班鐘點,不可久坐閑談。 十六、訪客不遇,或留片,或寫字登留言牌。 (七)會客 一、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 二、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三、每門必讓客先行。 四、入門必為客安座。 五、室內有他客,應與介紹,先介幼于長,介卑于尊,介近于遠,同倫則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長后幼,先生后熟。 七、主人必下座,舉杯讓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遠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遠方客來,須備飲食寢室,導廁所,導沐浴。 十、遠方客去,必送至驛站,望車開遠,始返。 (八)旅行 一、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二、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 五、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宴接風。 六、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宴洗塵。 七、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 八、人之接風或洗塵畢,須還席。 九、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 十、入國不馳,入村里必下車馬。 (九)對眾 一、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 二、兩人對談,不向中間穿走。 三、不高聲喧嘩擾亂他人視聽。 四、不橫坐,不橫腿,不捫腳。 五、不隔席談話。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噴水吐痰。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噴。 (十)饋贈 一、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 二、賜人不曰來取,與人不問所欲。 三、贈人物品,必謙必敬。 四、贈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喪慶壽例外。 五、平素贈物,座有他客,須避觀聽,遠來及初晤,可不避。 六、受贈先略謙辭后受,稱謝,逾日須往拜。 七、長者賜,不敢辭。 (十一)慶吊 一、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 三、喪服不入公門,不觀吉禮。 四、賀婚在眾賓前,辭不諧謔。 五、臨喪不笑。 六、里有殯,不巷歌。 七、飯于喪家,酒不赭顏。 八、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往。 (十二)稱呼 一、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后學,或稱自名。 三、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侄,曰令內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十六、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或曰門生。 十七、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員,曰貴部下或貴。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員,曰敝同事或敝,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十八、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 (附說) 一、稱呼一事,本甚繁雜,各地習慣,直接見面之稱,尤多不同,故難備載。本編僅錄其對外交際通常用者。 二、親戚之間,稱呼甚為微細,每有錯一字而貽笑者。茲編本為舉要,為常用,故不詳載。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禁字可以組什么詞
監禁、禁區、禁錮、拘禁、禁地、禁忌、禁忌、禁遏、門禁、軟禁、囚禁禁閉、查禁、禁止、禁區、禁絕、禁受、不禁、禁不起、禁不住、禁得住禁得起、禁鼎一臠、禁中頗牧、親不自禁、不禁不由、形格勢禁、禁網疏闊百無禁忌、情不自禁、情不自禁、例直禁簡、禁情割欲、形禁勢格、忍俊不禁入境問禁、情不自禁、禁暴誅亂、門禁森嚴、禁暴正亂、禁攻寢兵、入竟問禁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帶問的成語
不聞不問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不過問 不問不聞 聞:聽。不問也不聽。形容對事情不關心,很冷淡 采風問俗 風:歌謠;俗:風俗。采集歌謠,訪問風俗 訪親問友 訪:拜訪;問:問候。指拜訪親朋好友 撫躬自問 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不恥下問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敢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問青紅 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聞問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打破沙鍋問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吊死問疾 吊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 反躬自問 躬:自身;問: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撫心自問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呵壁問天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問則裕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捫心自問 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怎么樣。指自己反省。 明知故問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刨根問底 比喻追究底細。 求田問舍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三推六問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 求神問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難,求神鬼幫助,或靠卜卦解決。 入境問禁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入門問諱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么忌諱。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后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問心無愧 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舍求田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無人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問寒問暖 形容對別人的生活很關心。 問道于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問長問短 仔細地問,表示關心。 問罪之師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噓寒問暖 噓寒:呵出熱氣使寒冷的人感到溫暖;問暖:指問寒問暖。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 興師問罪 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伙人去上門責問。 尋消問息 尋、問:打聽。打聽消息。 一問三不知 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 懸壺問世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后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載酒問字 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 質疑問難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于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執經問難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后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不問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問聞 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此問彼難 這個詰問,那個責難。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 反身自問 見“反躬自問”。 訪貧問苦 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六問三推 謂反復審訊。 攀花問柳 見“攀花折柳”。 入邦問俗 見“入國問俗”。 入竟問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鄉問俗 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里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十死不問 謂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 投石問路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問安視寢 見“問安視膳”。 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問官答花 謂答非所問。 問柳評花 比喻狎妓。 問柳尋花 ?、偻尜p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問柳尋花”謂狎妓。 問寢視膳 見“問安視膳”。 問十道百 猶言問一答十。 問天買卦 求問上天以卜吉兇。 問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尋根問底 見“尋根究底”。 詢根問底 謂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 以口問心 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有問必答 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 追根問底 見“追根究底”。 打破砂鍋問到底 〖解釋〗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盤根問底 〖解釋〗盤:仔細查問;問:尋問。盤問、追究事情的根由。 問鼎輕重 〖解釋〗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問一得三 問一件事卻得到解決三件事的辦法。形容求少得多。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