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開()()()”「開誠布公」
成語“開誠布公”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開誠布公成語讀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成語簡拼:KCBG
成語注音:ㄎㄞ ㄔㄥˊ ㄅㄨˋ ㄍㄨ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待人以誠、開誠相見、襟懷坦白
反義詞: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讀音糾正:誠,不能讀作“cénɡ”。
錯字糾正:誠,不能寫作“城”或“成”;公,不能寫作“工”。
成語辨析:開誠布公和“推心置腹”;都有誠心待人的意思。但開誠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無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兩人的交情很深厚。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成語用法:開誠布公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造句: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開誠布公,聯絡一氣。(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英文翻譯:speak frankly and sincerely
俄文翻譯:откровенно <честно>
日文翻譯:胸襟(きょうきん)を開(ひら)く
其他翻譯:<德>etwas frank und frei aussprechen
成語謎語:包大人的告示
成語歇后語:包大人的告示
成語故事:“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
成語“開誠布公”的擴展資料
1. 開誠布公與推心置腹的區別開誠布公與推心置腹的主要區別
1、詞語讀音不同
開誠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推心置腹: [tuī xīn zhì fù]
2、詞語解釋不同
開誠布公: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推心置腹: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3、詞語出處不同
開誠布公: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制,開誠心,布公道。”
諸葛亮作為相國,安撫百姓,顯示禮儀,約束官職,控制勢,敞開心扉,公道待人。
推心置腹: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本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蕭王把自己的赤心放到人的肚子里,我們能不為他效死嗎。
擴展資料
1、開誠布公與推心置腹的近義詞
肝膽相照
【解釋】肝膽:比喻真心誠意。比喻以真心相見。
【出自】宋·胡太初《晝簾緒論·僚寀》:“今始至之日,必延見僚寀,歷述弊端,令悃愊無華,肝膽相照?!?br>現在剛到的時候,一定要召見同僚,詳細敘述弊端,令同誠樸無華,肝膽相照。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用于真誠相處
2、開誠布公與推心置腹的反義詞
勾心斗角
【解釋】原指宮室建筑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后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
【出自】唐·杜牧《阿房宮賦》:“各報地勢,鉤心斗角?!?br>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ǜ咛幍模┪菪模ú⑴畔嘞虻模┪萁潜舜讼喽?。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開誠布公是什么生肖?
你好~!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開誠布公的故事?
開誠布公的故事:
1、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
并且誠懇地對諸葛亮說:“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
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2、馬謖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
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
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擴展資料: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
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一個廉政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開誠布公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開誠布公的來歷?
這個故事和諸葛亮有關,也是一個成語,關于這個成語的來歷的詳解如下: 一、解釋這個成語: 【成語】: 開誠布公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解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㈥P于這個成語的來歷的解釋如下: 1、【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制,開誠心,布公道。’ 2、故事: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ù)是他非??粗氐囊晃粚④?,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開誠布公什么意思???
“開誠布公”的意思是: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打開自己的心扉,真誠待人。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制,開誠心,布公道。”
【譯文】諸葛亮擔任相國,安撫民眾,教他們禮儀,制定官職,遵從力制定制度,廣開門路吸納眾議,布施公道。
【例句】
1、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開誠布公,聯絡一氣。
2、因為經理事事開誠布公,所以職員們都盡力工作。
擴展資料:
反義詞:惺惺作態
【拼音】xīng xīng zuò tài
【釋義】形容虛偽不老實。
【出處】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少年曰:“亦煩寄告:假惺惺勿作態;不然,我將遍播揚。
【譯文】少年說:“也請你向她轉告:不要裝模做樣的假正經,不然的話,我要到處給她傳播。”
【例句】他自己有妻有子,很可以撒開手的,卻偏偏惺惺作態。
近義詞:推誠相見
【拼音】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釋義】是指以真心對待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br>【例句】同學之間應該推誠相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是開誠布公還是開誠不恭?
是開誠布公 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境烧Z】: 開誠布公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解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開誠布公是成語嗎
是成語開誠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生詞本基本釋義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褒義出 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闭怨娉烧Z網:gyjslw.com
8. 開誠布公的誠什么意思
誠:真心?!珣?。~樸?!珜??!珦础V摇?。心悅~服。開誠布公 kāichéng-bùgōng[openminded] 坦率誠懇,真心相待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開誠布公是什么意思
解釋]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制,開誠心,布公道。”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