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露”「圭角不露」
成語“圭角不露”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uī jiǎo bù lù成語簡拼:GJBL
成語注音:ㄍㄨㄟ ㄐ一ㄠˇ ㄅㄨˋ ㄌ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笨追f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圭角:圭之鋒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成語造句: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明 洪應明《菜根譚 應酬》
成語“圭角不露”的擴展資料
1. 形容人低調行事,深藏不露,才美不外現的成語不露鋒芒 【拼音】:bù lù fēng máng 【解釋】: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干。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宋·呂祖謙《呂東萊文集·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示例】:寇忠愍拜相白麻,楊大年之詞,其間四句曰:‘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锼巍ど蚶ā秹粝m筆談》 【近義詞】:深藏不露 【反義詞】:鋒芒畢露 【歇后語】:一把利劍藏袖筒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不顯示出才智來不露圭角 【拼音】:bù lù guī jiǎo 【解釋】: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處】: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示例】:如彥高《人月圓》,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遠,~,不猶勝于宇文自作者哉?★元·劉祁《歸潛志》 【近義詞】:不露鋒芒 【反義詞】:鋒芒畢露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深沉、不露鋒芒真人不露相 【拼音】: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解釋】: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譃榫醚停Я舜笫??!?【示例】:俗語說的:‘~?!仪矣迷捥剿惶?。★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四回 【近義詞】:藏而不露 【反義詞】:鋒芒畢露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口語咬人狗兒不露齒 【拼音】: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解釋】:比喻真正厲害的人在外表是不顯露出來的。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示例】: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語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書法作品
一幅書法作品,放在我們的面前,怎么評價、怎么讀懂、怎么欣賞,是我們每個初學書法的人、甚至是廣大讀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問題。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他所強調的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在讀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這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其次是要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這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所在。 一、書法的審美標準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于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于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臻g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后)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瑫?、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游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并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吧癫蔀樯?,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說明神采高于“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采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采的獲得,一方面依賴于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于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后,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采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語言、時間)順序,想象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征,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于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于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盡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并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后,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后能劍;能讀千賦,而后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評審書法的好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評論者的主觀因素往往起決定作用。首先愛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歡纖細秀美,有的人喜歡厚重粗狂;有的人偏愛端正靜氣的楷書,有的人偏愛生動流暢的行草。其次,文藝修養有深淺,審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寫實,有的人追求寫意;有的人推崇傳統,有的人推崇創新。
評審書法的一般方法是,先看整體布局、色澤等外形式是否統一協調,是否吸引人。書法本身最先入目的是總體布局(章法),整幅楷、隸、篆有些類似團體操,要求整齊;行書象列隊便步走,要行氣貫通;草書則是騰躍蹁躚的舞蹈,要求渾然一體,雜而不亂。一幅作品,使人首先受到感染的是它的色澤,紙墨、印泥、印章的質量不好,雖不決定字的好壞,但影響作品的效果。再看局部細節(筆畫、結構、筆力、節奏等)是否有功力有變化,是否生動。點畫是字的建筑材料,質量必須優良,寫字不講究基本筆畫,等于隨便撿些樹枝石塊,用爛泥堆房子一樣。書法作品由單個漢字組成,單字由多種筆畫構成,每一種筆畫又有多種形狀,組合幾十種不同形狀的線條,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畫面。外形上有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等,構成上有橫豎、正斜、縱橫、轉折等,硬直而剛,軟曲而柔,豐厚而腴,纖細而秀,圓潤而溫文,粗糙而狂放。每一筆畫的完成,都分起、行、收三步,起筆有方圓尖和藏露變化,行筆的軌跡最好厚實而有立體感,收筆宜干凈利落。結體的基本要求是:楷、行、隸、篆平中求險,不能寫得過于平板,草書險不失正,不能寫得于過于狂怪。同樣一種字體,同樣一個字,同樣的筆畫配合,一人寫出來有一人的面貌,好比五官軀體都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部位,并不妨礙人各有其獨特的容貌和體態一樣??磫蝹€字是不是寫得好,除筆畫和間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筆力,筆力強如人精力旺盛,筆力弱如人萎靡不振,力的表現有外露和含蓄兩種,外露適宜表現開朗的內容,含蓄適宜表現深沉的內容。書寫時,筆或提或按,或行或止,行筆速度時快時慢,由此而形成節奏,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節奏,一幅字有一幅字的節奏,形態美不美由筆畫、間架、布局決定,神情如何由力度和節奏決定。 評審書法,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角度去評。任何藝術要講究難度,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難度。沒有難度或難度不高的書法其實不能稱為書法,只能說是寫字。筆畫一劃而過,軟弱無力,沒有提按起伏變化,沒有粗細、曲直、方圓、長短等對比,就不能說有難度。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評價書法的好壞,只要看有沒有難度。有難度的書法一般是好的,反之是壞的。任何藝術要講究基本功,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基本功。如果某件書法連基本筆畫也沒有過關,結構均稱也做不到,章法落款也有問題,那肯定是壞的。所以我們評定書法的好壞,可以先看其基本功有沒有過關,然后再看其創新力度如何。 具體評審書法的好壞,要視書法作品數量的多少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是評定一大批人的書法好壞,一般只用比較法來評定,優勝劣汰,矮中取長。如書法大賽的評審,由于受名額限制,一般只有少數好一些的入選入展獲獎,大批相對差一些的要落選,這些入選入展獲獎的好是相對較好,但也可能是不太好的書法;這些落選的書法是相對較差,但也可能是蠻好的書法。二是評定一個人的多幅書法作品好壞,一般用比較法和分析法結合來評。如某人搞個人書法展覽,人們就會評其哪幾件書法好,那幾件書法壞,哪一種書體寫的好,哪一種書體寫的壞,還要仔細分析某件書法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壞。三是評定一個人的某一件書法好壞,一般只用分析法來評。 不懂書法的人經常問我,怎樣的書法算好?那我只好用淺近易懂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大問題。一般只要看其筆畫有沒有象圓柱體,如果其筆畫扁、薄、毛糙,連基本的中鋒用筆也寫不好,那其書法肯定不行。篆、隸、楷書只要看其結構有沒有均稱,如果連結構也寫不均稱,那其他方面肯定有問題。行草書只要看其筆畫有沒有粗細變化,如果連筆畫粗細意識也沒有,那其肯定不會寫行草書。 書法圈外的人們往往以是否好看來評價書法的好壞:筆畫光滑清爽、結構站穩不斜、字體秀美漂亮又能讀懂叫啥字的書法,就說好。反之,筆畫毛澀,結構險絕,字體質樸厚重,如篆書、草書等讀不懂叫啥字時,就說不好。這就缺乏對書法傳統的深入了解,缺乏必要的書法審美知識。其實,對學書法的人來說,做到筆畫清爽、結構端正、字體漂亮等是最起碼的要求,此時還是于書法初學者,還是于寫字狀態。如果再深學下去,就要追求枯濕、濃淡、正斜、粗細、方圓、曲直、斷連、虛實等對比變化,要把書法看作一種文化,當成一種哲學,要悟出其中的陰陽之道,講究“和而不同、違而不犯”,以至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評篆書要有古文字學知識,評草書則要具備相當的藝術修養。只以好看難看為標準來評價書法,是非常初級、非常膚淺的。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與人劃等號。書法的好壞與作者的名氣、身份、地位、學識、職務、級別等確實有聯系,但不是絕對的。評定書法的好壞是評藝術,而不是評人。省書協會員比中國書協會員的書法好也是存在的,市書協會員的書法比省書協會員好也是有的。書協主席副主席的書法不一定最好,書協會員非會員的書法也不一定最壞。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以片概全。某件作品寫得好不能代表其所有的作品都好,有人楷書寫得很好,就認為他的行草書也肯定很好,有人行草書很出名,就認為他的篆隸書法等肯定也很厲害,那就不對了。我們知道,每種書體都寫得很好的人是極少極少的,大多數書法家一般只有一二種特長書體寫得好一些,一種書體寫得很好只說明他在這種書體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不能代表他的其它書體都寫的很好,再說,即使他最擅長的書體也不一定每幅都寫得很好。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單純以比賽成績來決定。某某人的書法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入選、入展、獲獎,就認為他的書法好,沒有入選、入展、獲獎,就認為他的書法不好。任何書法大賽所評出的入選、入展、獲獎等,只能是相對的公正,不能做到絕對的公正,不同的評委班子、不同的評審角度就會出現不同的評審結果,其中還有運氣、人情等不良因素。 總之,評審書法的好壞,要以藝術的標準去衡量,不能以個人的偏好而定,更不能如盲人摸象,道聽途說。 學習書法的范本選定后,第一步便是讀帖。所謂讀帖,就是認真閱讀和分析書法家的墨跡法帖,仔細揣摩其結構、體式、章法和運筆的特點,深入領會作品的神韻與藝術風格。讀帖的目的在于練眼、練腦,通過反復觀察和思索,以提高自己的分析綜合能力和對書法藝術的鑒賞水平。為了使自己在讀帖時能做到“精”,應著力把握好以下三點: 首先,對不同的碑帖采取相應的閱讀方法。對于以詩文為書寫內容的碑帖范本宜先讀原文,領會文詞大意,了解作者書寫背景,以便幫助自己了解范本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對整幅的墨跡或整張的拓本影印,要注意其章法和氣韻,主要有:字的字距和行距;字的大小錯落及連貫方式;線條的曲直、正斜、方圓;筆畫的長短、肥瘦;筆力的輕重;用墨的干濕等。對字帖了然于心,為臨帖打好基礎。 其次,讀帖要點面結合。讀帖要注意由大到小,由表及里,逐層深入。讀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對范本進行深入分析:從大處著眼,看整體的布局氣勢;從小處琢磨,看點畫筆法的工夫;從間架結構看字型體態的美觀;從字里行間看通幅的意境效果。這四者中應以對點畫筆法的剖析為重點。在揣摩名家的法帖時,要特別注意看作者何處下筆,與第二筆如何連接,筆畫間又如何呼應、避讓。如此點面結合的深入分析,就可掌握名家筆法的要領。 第三,讀帖要仔細觀察范字。所謂范字是指最能體現書法名家書寫風格與特點的字。這主要有:一是用筆。要看清筆畫的運行起止、提按頓駐、藏鋒出鋒、偃仰向背、方圓長短和枯榮肥瘦等。二是結構。要注意范字如何對準中心、掌握重心、橫平豎直、上緊下松、疏密勻稱、斜度相等、伸左讓右和比例適當等。三是神態。要領會范字的精神、氣韻、風采、架勢等。通過這樣仔細觀察體認,就可掌握范字的基本運筆方法和點畫的基本結構。 明人湯臨初《書指》云:“取古人之書熟視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舉筆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較,始得二三,繼而四五,然后多書以極其量,自將去古人不遠矣。”可見,認真讀帖實為學好書法的第一步,也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露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不露圭角
不露聲色
不露形色
不露神色
不露鋒芒
不露鋒铓
丑態畢露
人生朝露
仙露明珠
兇相畢露
出乖露丑
出頭露面
初露頭角
初露鋒芒
半吐半露
危如朝露
危若朝露
原形畢露
原形敗露
發奸露覆
吐肝露膽
吸風飲露
囊錐露穎
圭角不露
大露頭角
嶄露頭腳
人生如朝露
天機不可泄露
含著骨頭露著肉
咬人狗兒不露齒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建安七子,猶涵養圭角,不盡發見,況伯喈女乎?又琰之流離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誅伯喈乃遇禍。怎翻譯
今天來讀《列女傳》中源蔡琰的兩首詩,詩的言詞明白淺近,情感憤激,非常像世上所流傳的木蘭詩,東都洛陽沒有這種風格。想想建安七子尚且情感學問深藏不外露,不能全部顯現,更何況是蔡伯喈的女兒呢?再加上蔡琰的流離失所必定在她父親死了之后,董卓已經被誅殺,蔡邕才遭遇了禍患。(滿意請,謝謝。)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為了提高成績,隱藏開朗的性格,用哪個成語
鋒芒不露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干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干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干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鋒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出處:《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笨追f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晦跡韜光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出處:《隋書·薛道衡傳》:“粵若高祖文皇帝,誕圣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騰天?!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6. 怎樣評價與欣賞書法作品(一)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他所強調的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我認為在讀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這是正確進行書法評價與欣賞的基礎。其次是要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這是進行書法評價與欣賞的關鍵所在。
一、書法的審美標準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門的研究,他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成語不露什么 角什么意思
不露圭角發音 bù lù guī jiǎo釋義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出處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示例 如彥高《人月圓》,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遠,不露圭角,不猶勝于宇文自作者哉?(元·劉祁《歸潛志》)近義詞 不露鋒芒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不露圭角是什么意思
成語:不露圭角 釋義: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出自: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隱藏才華不外漏的四字成語
隱藏才華不外漏的四字成語不露圭角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