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五”的成語「三墳五典」
成語“三墳五典”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ān fén wǔ diǎn成語簡拼:SFWD
成語注音:ㄙㄢ ㄈㄣˊ ㄨˇ ㄉ一ㄢ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成語用法:三墳五典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最早的古籍。
成語造句:林語堂《閑話說東坡》:“也許竹書紀年,或什么三墳五典真有記載?!?br>
成語“三墳五典”的擴展資料
1. 三墳,五典指哪幾部書?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問題是,《三墳》、《五典》為什么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帝時代的書稱為“典”、”《尚書序》的回答是“墳”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顯然,這是從上述用字的含義上來解釋的,并沒有涉及這些遠古典籍所使用的載體是什么材質。
內容來自gyjslw.com
2. 三墳五典是指什么
詞目 三墳五典 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釋義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三墳五典幾人知 繼承中華文明,要從源頭抓起 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人類發明使用文字的歷史,或許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這與我們如何判斷什么樣的符號于文字的標準有關,當然也與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有關,而且也與古文字信息載體的耐久性有關。事實上,人類文明是一種存在的過程,而記錄這種過程的信息及其載體,也是多種多樣的。 一般來說,人類文明的信息記錄,包括主觀記錄和客觀記錄兩大部分。所謂主觀記錄,是指人類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實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謂客觀記錄,就是人類無意間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遺棄的石器、用火的痕跡、吃剩的獸骨,以及由于人類的生存而對自然環境及其生物的物種結構所造成的可以察覺的變化。 對于中國來說,在先夏時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文字符號或類似文字的圖畫、圖案、符號。不過,我們今天通常只能夠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銅器、巖石等耐久性的載體上,看到這些文明信息的符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載體上留下過文明信息符號,因為許多不耐久的載體可能已經消失了。例如,遠古神話傳說就是一種人類早期記錄信息的載體,在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就記有伏羲時代創造的復雜符號體系(八卦符號),黃帝時代創造出完整的文字體系(蒼頡造字)。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蹲髠?。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币簿褪钦f,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于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容和形式。 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內容來自gyjslw.com
3. “三墳五典”指的是什么?
人類發明使用文字的歷史,或許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這與我們如何判斷什么樣的符號于文字的標準有關,當然也與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有關,而且也與古文字信息載體的耐久性有關。事實上,人類文明是一種存在的過程,而記錄這種過程的信息及其載體,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春秋戰國之交的《墨子》的《尚賢下》和《兼愛下》等篇章記述的先圣時代所使用的圖文信息載體就有“書之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
一般來說,人類文明的信息記錄,包括主觀記錄和客觀記錄兩大部分。所謂主觀記錄,是指人類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實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謂客觀記錄,就是人類無意間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遺棄的石器、用火的痕跡、吃剩的獸骨,以及由于人類的生存而對自然環境及其生物的物種結構所造成的可以察覺的變化。
對于中國來說,在先夏時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文字符號或類似文字的圖畫、圖案、符號。不過,我們今天通常只能夠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銅器、巖石等耐久性的載體上,看到這些文明信息的符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載體上留下過文明信息符號,因為許多不耐久的載體可能已經消失了。例如,遠古神話傳說就是一種人類早期記錄信息的載體,在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就記有伏羲時代創造的復雜符號體系(八卦符號),黃帝時代創造出完整的文字體系(蒼頡造字)。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蹲髠鳌ふ压辍酚浻谐`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币簿褪钦f,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于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容和形式。
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問題是,為什么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內容來自gyjslw.com
4. “三墳五典”的意思
三墳五典(sān fén wǔ diǎn) 【詞義】:指最早的古書籍。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 【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薄 居梅ā浚簾o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魯迅《忽然想到》六用法)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zKy4VCwGRRzT4n6jMR2vUjD7bIDm0zv6-iPPn916esUui19IlhYdQb9F3y8_mFXb0QgMp2FXJwQW91TyWNb5K
內容來自gyjslw.com
5.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什么?
三墳五典,是指中國最古老的書籍。三墳五典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倍蓬A有注:“皆古書名?!薄渡袝颉贩Q:“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鄭玄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因此三墳即三皇之書,五典謂五帝之書。至于《八索》與《九丘》是指“八卦”與“九州之志”,一說是《河圖》、《洛書》。
內容來自gyjslw.com
6. 三墳五典的意思
三墳五典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ān fén wǔ diǎn,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
內容來自gyjslw.com
7. “三墳五典”是什么,其中都記載了一些什么內容?
“三墳五典”都是上古時期的書籍,只存在于歷史記載之中,也沒有什么人記載過“三墳五典”的內容,后世的人們大多都是根據書名去推測。說白了,雖然幾千年來無數人把“三墳五典”說的煞有其事,但是實際上可能這是并不存在的東西。
關于“三墳五典”最早的記載是在《左傳 昭公十二年》中:“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里面提到的《八索》和《九丘》也都是上古時期的書籍,和《三墳》《五典》并列,并且這兩本書也沒有流傳到后世來。
不同年代的不同的學者對《三墳》《五典》這兩本書的解釋也不盡相同。漢代大儒孔子十世孫孔安國在其所寫的《尚書序》中曾講過“三墳五典”的內容:“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孔安國認為《三墳》其實就是三皇,記載的就是三皇的事跡;《五典》就是五帝,記載著五帝的事跡。
東漢時期的張衡認為《三墳》記載的并非是三皇之事,他認為所謂的三墳其實就是三禮,因為在《爾雅》中有記載:“墳,大防也?!贝蠓赖囊馑季褪嵌Y,所以張衡認為《三墳》記載的是關于天地人三禮的事情。東漢的另一個非常著名的經學家馬融則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他認為《三墳》就是三氣,天地人。《五典》里面記述的是關于五行的事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各家都只是在講自己的理解,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證據。所以后來晉代的學者杜預對于之前各家的解釋都不認同,只認為這些都是古書,并不去探究內容。內容來自gyjslw.com
8. 誰能詳細地解釋一下“三墳五典”?
三墳五典人類發明使用文字的歷史,或許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這與我們如何判斷什么樣的符號于文字的標準有關,當然也與考古發掘工作的進展有關,而且也與古文字信息載體的耐久性有關。事實上,人類文明是一種存在的過程,而記錄這種過程的信息及其載體,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春秋戰國之交的《墨子》的《尚賢下》和《兼愛下》等篇章記述的先圣時代所使用的圖文信息載體就有“書之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 一般來說,人類文明的信息記錄,包括主觀記錄和客觀記錄兩大部分。所謂主觀記錄,是指人類用符號記錄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實物保留自己的生存信息。所謂客觀記錄,就是人類無意間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遺棄的石器、用火的痕跡、吃剩的獸骨,以及由于人類的生存而對自然環境及其生物的物種結構所造成的可以察覺的變化。 對于中國來說,在先夏時期(4200年前至10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文字符號或類似文字的圖畫、圖案、符號。不過,我們今天通常只能夠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銅器、巖石等耐久性的載體上,看到這些文明信息的符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載體上留下過文明信息符號,因為許多不耐久的載體可能已經消失了。例如,遠古神話傳說就是一種人類早期記錄信息的載體,在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就記有伏羲時代創造的復雜符號體系(八卦符號),黃帝時代創造出完整的文字體系(蒼頡造字)。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蹲髠鳌ふ压辍酚浻谐`王稱贊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說,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于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容和形式。 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問題是,為什么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帝時代的書稱為“典”、伏羲時代的書稱為“索”、帝禹時代的書稱為“丘”?《尚內容來自gyjslw.com
9. 五典三墳指什么
五典三墳指的是書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以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如果指生肖,應該是龍,因為這幾位都是上古帝王
內容來自gyjslw.com
10. 三墳五典是什么
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帝時代的書稱為“典”、伏羲時代的書稱為“索”、帝禹時代的書稱為“丘”.《尚書序》的回答是“墳”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大概就這樣~
內容來自gyjslw.com
11. 三墳五典是指哪三墳,哪五典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
正義曰:孔安國《尚書·序》云“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翻譯為:
正義說:孔安國的《尚書·序》里說“伏羲、神農、黃帝的書,稱之為《三墳》,講的是大的道法。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稱之為《五典》,說的是常理?!?br>《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鄭玄云“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是也。賈逵云“《三墳》,三王之書?!段宓洹?,五帝之典。
翻譯為:
《周禮》中說:外部史臣掌管三皇五帝的書,鄭玄說“楚靈王說的《三墳》、《五典》”,這也就是賈逵說的《三墳》,三位王的書?!段宓洹罚逦坏鄣难缘?。
擴展資料:
《三墳》里的“墳”字,其實是指當時的圖書載體和文字載體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種類似兩河流域的泥,也可能是陶(包括陶制器皿)。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土也包括石頭,因此《三墳》之書,也可能采用石板載體。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頭上作畫寫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畫(中國文字的發明,就曾受到鳥獸足跡的啟發),在洞穴上和巖石上作畫,
在卵石上寫字(這種有字的石頭,被稱為會說話的石頭),而古希臘人所說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頭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從上帝那里獲得的《十戒》,也是刻寫在石板上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漢字的墳,也可以解釋為有文字的泥。原始先民作述于石板或陶板上,著土坑埋石于其上,基部墳起,以“墳”代指,可備一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墳五典內容來自gyjslw.com
12. 五典三墳是什么
五典三墳 (wǔ diǎn sān fén)
解釋: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成語典故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貫串百家諸子,沉酣五典三墳?!?br>詞語辨析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古書內容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