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爐”「另起爐灶」
成語“另起爐灶”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另起爐竈成語讀音:lìng qǐ lú zào
成語簡拼:LQLZ
成語注音:ㄌ一ㄥˋ ㄑ一ˇ ㄌㄨˊ ㄗ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別具一格、標新立異、別樹一幟
反義詞:一如既往、一成不變
讀音糾正:灶,不能讀作“dù”;另,不能讀作“línɡ”。
錯字糾正:起,不能寫作“砌”。
成語辨析:見“重整旗鼓”(161頁)。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必至鬧到‘出而哇之’,飯羹莫辨,這才‘另起爐灶’。”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另:另外。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成語用法:另起爐灶動賓式;作主語、謂語、定語;用于做事。
成語造句:第二師范解散,要另起爐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職員。(梁斌《紅旗譜》五十)
英文翻譯:start all over again
俄文翻譯:начинать всё сначала
日文翻譯:別に新しくやる,親規(しんき)まき直(なお)しする
其他翻譯:<德>mit etwas nochmals von vorne anfangen<法>reprendre une affaire sur de nouvelles bases
成語謎語:食堂搬家
成語歇后語:打鐵的分伙
成語“另起爐灶”的擴展資料
1. 怎樣避免員工負責本公司技術 自己另起爐灶自己做?對于許多企業家來說,職工頻繁地跳槽越來越讓人心煩。一般而言,一個新手到企業后,經過2~3年時間的培訓和鍛煉,才能逐漸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伤麄儺斨械囊恍┻€沒有為企業貢獻幾年,就琢磨著換個地方。這樣,一旦他們跳槽成功,企業就會受到很大損失。盡管很多老總聲稱自己不怕職工跳槽,但個中滋味又有誰知呢! 總的來說,職工跳槽的原因不外這樣幾個:有的職工不滿現狀,覺得自己拿的薪水和貢獻不成比例,懷著人往高處走的想法,挑選能滿足自己愿望的企業。有的職工在企業內的人事關系非常緊張,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和同事的支持,感覺前途茫茫,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因此產生換一個地方的意念。這兩種想法都是正常的,因為既然是市場經濟,人才的流動就是必然的,老板也應該懷著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員工。 上述的跳槽者比較常見,如果處理得好,對企業的破壞性一般說來不是太大??膳碌氖橇硪活愄壅?。他們本來就沒有打算在一個企業干多久,當初來上班的時候,就產生了要走人的心思。這種員工通常有兩種想法,一種是找機會鍛煉自己,學習實際操作的本領,一旦掌握了企業的所有秘密,立即拔腿走人,自己創立企業,同自己原來的老板競爭。這樣主仆關系馬上變成了對手關系,由于其對本企業的優點和缺點了如指掌,一般都會給原企業的經營造成很大的沖擊。另一種干脆就是經濟間諜,不要以為間諜關心的只是軍事情報,在西方社會,工業間諜的危害已經遠遠大于軍事情報的間諜。在中國,這種門刺探別人商業秘密的間諜,雖然剛產生,但發展得很快。 頻繁的員工流動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都產生困難,企業無法奠定自己的人才基礎,儲藏人才資源,企業的發展也就難有保證。而后兩類跳槽者則有可能陷企業于萬劫不復的深淵。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限制跳槽嗎? 對商業間諜當然有法律的手段可以處置,但對于一般的跳槽者,法律也無能為力,因為法律只能保護,而不是限制人們選擇職業的自由。所以,尋找防止跳槽的辦法,只能通過企業內部的規章和企業家的智慧來解決。許多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主要通過這樣幾個途徑,遏止跳槽風的肆虐。 第一, 創造人才自由成長的空間。 企業培養一個人才往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而在員工來說,重視的主要是待遇問題,只要有提高待遇的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遇到這樣的機會,員工往往不顧顧主的情義,拼命地去爭取。他們在心理常常這樣對自己說:“不就是打工嗎?干得好就干,干得不好就換一個主子,沒什么大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為留住人,許多老板就以高薪利誘,給員工以豐厚的薪水,過年過節的時候,發發紅包,搞搞感情投資就成為常見的手段。但人的需要是多樣的,對于真正的人才而言,錢--到成為一個其次的問題,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實現自己的抱負,能夠學有所用,對這批人,單純的物質刺激收效不大,他們需要的是更高職位、更大的挑戰,以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實現自己的設想。當企業遇到這樣的人才時,就應該換一種方法,在注重物質利誘的同時,更要注意制造有利于他們成長的空間。 一個生產塑料加工機械的老板,在事業小有所成的時候,決定提高本企業的檔次,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高技術產品。為此,他挖空心思從一家研究所聘請了一位研究生做工廠的技師。 這位研究生認為,他們制造的塑料加工機械,只要做一下簡單的改良,就可以變成數控的機床,在市場上一定很受歡迎。這一改良意見,正合老板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經歷了很多困難。 原來,這家工廠的老職工很多,他們認為這個研究生對工廠沒有什么貢獻,對塑料加工機械也不了解,只是靠有幾點理論,就得到老板的信任,拿的工資比他們還高,心中很不服氣。而研究生也沒有把這些老工人放在眼里。這種相互不服氣的心理當然要反映在工作中。 在新的數控機床的實驗中,研究生無法得到老工人的支持,而研究生在實際的操作中也確實不如這些工人熟練。一個簡單的改良,一下子變得非常困難。 對這種情形,老板不是沒有發覺,但在處理上,卻感覺到非常困難。這些人都是廠里的老員工,跟自己很多年,如果批評他們,這些人一定會非常不滿,認為老板不重視他們,說不定一氣之下,拍拍屁股不干,這就會使工廠的生產受到影響。而勸研究生,又會使他認為自己得不到重視,老板也不重視新技術、新產品,自己學習的業既然是那么吃香,何必在這里受窩囊氣,干脆跳槽算了。 思前想后,老板最終下了決心,他力排眾議任命研究生為總工程師,有在全廠調配人員。研究生覺得自己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放棄了跳槽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終于在很短的時間制造了新的加工機械。 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很大歡迎,工廠效益的提高給這些老員工也帶來了實惠,大家的不滿聲音消失了,工廠也出現了新的氣象。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使企業得到發展,就必須重用人才。很多企業家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在遇到類似沖突時,處理的手法就不同了。有的老板礙于情面,不愿意得罪老部下,結果新的人才受到排擠,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長此以往,跳槽就成為無法避免的事情。 第二, 用股份期留住人才。 股份期制是一個新名詞,是指現代股份制企業出資者,按既定價格同經營者商定,在任期內由經營者按照既定價格獲取本企業的一定比例的股票,收益延期兌現,并限制在一定時間后才能出售,有的企業還限制一次出售股份的數量。股份期制能夠把經營者和出資人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種利益相關的關系。 股份期制的最大優點是可以讓經營者,也就是企業的員工,因為獲得了企業股票,成為企業的主人。如果企業經營好了,員工就可以獲得成倍的收益,而企業經營不好,經營者就得不到預期的收益,這樣就使員工的經營行為長期化,使企業獲得長期的發展。 股份期制的另外一個好處,就在于它能夠有效地限制員工的流動。因為企業答應經營者的利益是一種期,只有企業達到一定的業績水平,擁有股票的員工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而且員工所擁有的股票,不能無限制地在市場上買賣,每年只能處理其中的一部分,在此期間,員工退出企業,就自動放棄自己的利,因此許多進入企業的人都愿意長時間地干下去,因為他們離開的損失太大。 股份期制是一種兩全其美的制度,對員工而言,可以大大提高收益水平——根據美國的《福布斯》雜志統計,自從實行股份期制,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在12年間增加了178倍,而工資水平只提高了1倍。對企業而言,則是由此獲得了比較穩定可靠的經營人員,使企業的長期利益得到保證。因此,在中國股份期制作為一個重大的改革舉措,為國有企業采用。 也許有的老板要問:“我們是小企業,能用上股份期嗎?”。 實際上,股份期雖然是一個新名詞,但其原理卻很簡單,也就是在雇傭員工時,對其工資不做一次性支付,而是預留一部分,到一定年限,再一次支付。有很多企業在支付職工工資的時候,每次只支付80%左右,剩余的工資在年終時發給職工。這實際上也是期的一種應用。 第三,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 在世界的經濟大國中,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是很有特色的。許多員工一輩子都在一家公司中工作,很少跳槽,而公司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況,否則不會輕易解雇員工。日本的終身雇傭制度培養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并形成了這樣的社會風氣,一個人如果連續跳槽,那么他有可能終身失業,因為沒有哪家公司愿意雇傭他。 日本的公司為什么能做到雇員的高度穩定呢? 一般說來,日本的公司多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一個年輕人剛進入公司工作,無論有多么大的才能,也必須從基層做起。即使是董事長的兒子,未來公司的繼承人,在其繼承公司領導之前,也必須在基層苦熬。公司提拔任用的一個重要的依據是你為公司服務了多少年,服務年限越長,獲得升遷的幾率越大,反之亦然。這樣,日本的員工不敢輕易地跳槽,因為他到一個新公司后,又得從頭做起,兩相比較,自然就不愿意冒險嘗試。 另外,公司對員工的補貼和退休金發放,也限制了員工的流動。如果你想提前退休,你的養老金就會被扣去很大一部分,疾病保險等福利也會隨之終止,所以如果不是非常優惠的條件,日本人是不會輕易跳槽的。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毛澤東的“另起爐灶”是什么意思?
“另起爐灶”的涵義是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要在互相尊重主和平等互利的基礎,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新中國成立前夕,全面地制定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和政策,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為了從根本上與舊中國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外交劃清界線。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我們可以采取和應當采取有步驟地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控制的方針?!?br>擴展資料:
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后,毛澤東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邊倒”、“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新中國外交方針,其中與蘇聯建立鞏固的友好關系成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他準確地把握了在東西方冷戰格局下聯合蘇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帝國主義不可能為中國革命提供援助,也決不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新中國。
當年12月,從來沒有出過國的毛澤東行程萬里乘火車來到了莫斯科,此行的目的一來是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的慶祝活動,二來則是希望中蘇兩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商談和簽訂一個條約。
盡管雙方因此產生了某種誤解,但是經過緊張的談判,新中國還是與蘇聯最終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毛澤東第一次蘇聯之行,用條約的形式將中蘇友好合作關系固定下來,這對于鞏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條件。
參考資料:人民網-毛澤東在1949年三大外交決策中的形勢判斷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另起灶爐和獨辟蹊徑有什么區別?
獨辟蹊徑,褒義詞,指“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喻獨創一種新風格或者新方法”。至于另起灶爐,我們一般不這么說,一般說成是另起爐灶,意思是“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這兩個詞勉強算作是近義詞,區別如下:1.獨辟蹊徑,是褒義詞,但另起爐灶是中性詞。2.獨辟蹊徑,是指獨自創造出新風格和新方法,強調新事物的產生有了結果。而另起爐灶,是指放棄原有的結果,重新再來,強調新的開始,沒有明確的結果。意思明顯不一樣。3.獨辟蹊徑注重的是新方法和新風格,且是獨自創造的,獨有的。另起爐灶注重的是新計劃和新過程,可能是獨自重新開始,也可能是跟別人合伙重新開始。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高中歷史:“另起爐灶”的提出時間
“另起爐灶”是毛澤東在三大戰役勝利后,在原則性規定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前后提出。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